中英企业家谈中英如何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
当下,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这种变化也给企业的投资和交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出席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的嘉宾们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动中英民间交流与合作。
理查德·迪瓦尔:在中英房地产合作方面看到巨大潜力
ULiving跨境资本市场主管理查德·迪瓦尔在房地产行业拥有超过27年的经验。在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上,理查德表示全球房地产市场正在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技术革新、国际合作和本地专业知识的结合,将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谈及房地产行业的未来,理查德对技术的影响充满信心。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在战略规划中运用新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和开发房地产项目。此外,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
理查德认为,21世纪的房地产市场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中国、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吸引了大量北美和欧洲的资金。同时,亚洲资本也在寻求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以获取更高的收益。这种双向投资趋势为全球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在中英房地产合作方面,理查德看到了巨大的潜力。自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资本大量进入伦敦市场,特别是大型保险公司在伦敦购置了大量办公楼。同时,伦敦的住宅市场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者。
对于希望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初创企业或小企业,理查德建议,始终听取当地专业人士的建议。“这些专家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最佳投资机会,还能在竞标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情报,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他说。
中英两国在智慧城市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也备受瞩目。理查德表示:“近年来,中国资金在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和谢菲尔德等城市的投入显著提升。这种合作不仅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还促进了两国的交流与互信。例如,曼彻斯特机场的直飞北京航班就是中英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英两国在房地产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彭剑锋:华商应加强团结增强中英合作信任基础
在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及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企业人才分会会长彭剑锋教授探讨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对中英企业的影响。
彭剑锋指出,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升温,中英政府间的交流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顺畅。在这种背景下,民间组织特别是商会等机构的成为推动中英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彭剑锋强调,企业应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增加双向交流,增强合作的信任基础。
他还指出,信息透明和合规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自觉遵守法规,赢得国际市场的信任。
对于如何实现中英企业的共同发展,彭剑锋认为,应淡化意识形态,更多关注经济合作。他强调,中英两国应尊重彼此的文化和制度特点,中英企业应注重实际利益,以开放合作的态度面对全球市场。
作为华夏基石的董事长,彭剑锋还对全球华商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华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团结一致,共同发声,树立正确的经商价值观。他建议华商建立共识,制定共同行动纲领,改变外界对中国商人的误解,树立诚信和守法的形象。
他强调,华商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将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通过这次交流,华夏基石与英国中华总商会青年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二代领导力发展、企业家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彭剑锋认为,通过增加沟通和了解,中英企业可以在更多领域展开具体合作。
总的来说,彭剑锋对后疫情时代的中英企业合作充满信心。“只要中英企业能够尊重彼此的文化和制度,加强沟通和交流,注重信息透明与合规,就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共同发展的路径,实现更高质量的合作。”他说。
大卫·威列茨:期待更多英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体验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基金会主席、前大学与科技部部长大卫·威列茨勋爵表示,英国和中国都在经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双方可以共同分享研究和实践的领域。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一半的国家,中国也经历着类似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共同研究和合作的领域。
英国大选即将到来,谈及选举结果会对两国教育领域产生何种影响,威列茨首先肯定了中国留学生的质量,他希望无论选举结果如何,英国都会继续欢迎中国学生。工党竞选政纲中提出,将私立学校学费上涨20%,对此,威列茨分析,工党没有充分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如果增收增值税,可能会让更多家庭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进而加重英国国家体系负担。但即便如此,英国的私校声名斐然,仍将继续吸引本地学生。
不仅如此,威列茨表示,英国开放包容的教育体系容纳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求学者,也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环境。威列茨打趣道,“在英国学到的口语是正确、传统的”,此外英国还有广泛的学科涉猎,从商业、科学和工程道社会科学和历史,都为国际学生提供广阔机会。他指出,英国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然而在英国说中文的人却没有那么多,他希望看到英国学生有机会去中国学习,哪怕只是暑校或是一个学期,尤其是在农业研究、生命科学和创意产业等更多领域,他相信中英未来能有更广泛的合作。
蔡冠深:赋能新质生产力中英可在多领域合作
在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上,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董事长蔡冠深博士表示,香港是连接中国和英国的重要桥梁,香港一直在加强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借助于粤港澳大湾区(GBA)的地理优势,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和新商机的关键市场;多年来推出了多项共同资本市场计划,拥有大量科技、金融、法律、教育等高质量人才,是英国企业寻求扩大创新的理想之地。
蔡冠深认为本次中英企业家峰会举办的“非常及时”,目前全球地缘政治略微紧张,国际格局非常需要搭建新平台,让两地企业家交流合作。“中国现在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新质生产力,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多多合作,比如我们的绿色能源、电动汽车、高效储能、新能源、风里发电等在国际社会水平领先,英国的强项在制药、教育、科技等方面,这些就需要峰会这样的平台让彼此更了解。”谈及目前的中英企业合作,蔡冠深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中国内地、香港和英国合作的历史悠久,我作为香港企业家可以自信表示,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我们要克服现有的矛盾和问题,携手同行,让本地企业走出去,让外资企业走进来。”(记者:朱若溪、田皓雪子、甘崇瑾、王子璇、实习记者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