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欧艺术策展人张小芮:将欧洲艺术带到中国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3月20日报道】今年(2024年)是策展人张小芮进入艺术策展行业的第10年。“10年虽听起来很长,但作为一名艺术策展从业者,我感觉这10年中,美学大餐盛宴及取之不尽的学习成长资源伴随着我生活成长的每一天。”
“多年以来,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及与业内人士的互动,不但拓展了我对艺术审美的视角,同时也培养出了我将当代艺术立体呈现的能力。”张小芮欣慰讲述着长期从事艺术策展工作给予自己的快乐和收获。“因此,我也一直在用自己所悟所学于每一次策展中努力建构着当代艺术和更广泛的观众间的联系。”在她看来,当代艺术不再是书本上或者历史长河中一个简单概念,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每一次的艺术呈现都应让观众能读懂艺术的独特视角,激荡出深刻的思考。”
谈起自己与欧洲的缘分,张小芮回忆,“这源于一次绝妙的经历:多年前,我与先生在奥地利林茨FC美术馆举办展览,那次维也纳之行使我深受感染,那里的艺术、戏剧、建筑,包括街上的人们对艺术驻足观看的神情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这次欧洲行虽短暂,但却在当时的张小芮心底埋下了一颗逐梦的种子。“我希望自己未来有一天能把这些欧洲的艺术也分享给身边更多人,让中国的观众不出国门便也可以欣赏到来自西方的艺术。”
此后,张小芮便付诸行动,一步步将梦想慢慢变成了现实,也成功完成了多场中欧艺术交流间的碰撞和对话,现在,联动中欧艺术早已成了她的工作日常。
尽管轻车熟路,但对于每一次展览主题的设定和艺术展品的选择,她都格外用心。“我希望每场展览都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比如,前不久在北京策展的《奥地利现代主义绘画先驱克里姆特作品展》就有它的特别之处。”
张小芮继续娓娓道来,这个展是以《吻》《死与生》等克里姆特的28幅经典代表作串联起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关键节点,向观众展示克里姆特对现当代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穿透性,以及他如何在传统文化、建筑、心理学、科学、美学等领域跨界融合于创作。而之所以选择把这场展览带到中国,是因为在克里姆特作品中,极强的风格特征和文化表达及他所代表的维也纳分离派和象征主义艺术,曾在20世纪80年代传播到中国,深深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这种影响力到今天仍然生动绵延。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姆特本人对于中国古典与民间文化艺术有着丰富的收藏和深入的研究,这也融合在他的作品里。可以说,克里姆特代表着奥地利和中国艺术间的许多次互文关系。”张小芮补充到。
谈及未来,张小芮感慨,十年的工作积累也让她对于艺术的国际交流有了更深的感悟。“每一场展览都是一次缘分的聚合,也是一次深度读懂彼此的机会。现在的我很想把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分享给世界,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与中国文化多一次交融沟通的机会,这是特别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