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北京 欧中学者在对话中探寻文化共通价值

发布日期:2023-09-17 08:41:24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楚杨
9月15日,“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15个国家的2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文艺界人士参会。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9月16日报道】9月15日,“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15个国家的2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文艺界人士参会。

“一个中国大学生可以尝试尼古拉斯·普桑的画,一个法国大学生通过学习也可理解石涛的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授菲利普·杰奎琳(Philippe Cinquini)认为,文化交流首先要从理解各自的不同开始。他举例,如今法国绘画界有不少专家阐释中国画家石涛的山水画,他们在其画中找到了与法国绘画的连接。“从绘画、音乐、文学等不同艺术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共同的价值。”

艺术8(北京中法艺术之家)创始人、中法文化论坛副主席柯思婷·佳玥(Christine Cayol)认为,文化是文明对话的钥匙,联通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文明互鉴要建立自由、清晰和友好的对话,通过对话进行不同文明间的情感表达与分享,构建通向对方的桥梁。

会上,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雅典大学哲学系教授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Stelios Virvidakis)通过视频发言,他希望希中两国能够加深彼此了解,不断丰富合作形式,帮助两国民众更好地互相沟通交流,推动在语言、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研究。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在论坛中指出,“看电影”是国家间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举例,电影《流浪地球2》在海外4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观看人次超8千万。影片中壮丽的硬科幻重工业美学,同中国现实中诸多“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相呼应,令世界观众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期待。

“我们积极拓宽选片渠道,引进多国别、多类型、多题材的进口影片。今年1至8月,引进并投放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近70部进口影片。”傅若清表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作之美、创造之美。只有持续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才能让各国文明交相辉映、交融发展。

谈及艺术合作,世界剧院联盟理事翁贝托·法尼(Umberto Fanni)则希望以中国为出发点,加强剧院间合作,联合制作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他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诸如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它们以最直接的方式在世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艺术和文化的圈子没有界限,所有东西都是‘世界通用’。”翁贝托·法尼说。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文化交流互鉴重要成果《中国关键词:文明互鉴篇》《中国关键词:传统文化标识篇》多语种版图书。该系列新书延续了“中国关键词”备受海内外读者喜爱的中外对照版式,涵盖15个语种,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