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敦煌·慈悲颂》英国首演 敦煌之音促中英文明交流新“丝路”

发布日期:2023-02-03 13:57:25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陈澍、余梁意
1月22日晚,在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皇家节日音乐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执棒伦敦爱乐乐团,融汇中西的《敦煌·慈悲颂》在英国成功首演。

1月22日癸卯兔年正月初一,随着疫后线下活动全面恢复,伦敦三年来首度再现浓浓的中国年味。

当晚,在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皇家节日音乐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执棒伦敦爱乐乐团,融汇中西的《敦煌·慈悲颂》在英国成功首演。此次音乐会也是2023年英国“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国驻英国使馆临时代办杨晓光、公参王起、文化公参李立言等应邀出席。

有观众说,这是他一辈子听过“最好听的交响乐”,从未想到外国乐器能演绎出“穿越”千年的神秘东方之音,既恢弘又宁静。

敦煌之音“飞进”音乐殿堂

《敦煌·慈悲颂》全篇分为《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六幕,融合了西方交响音乐、敦煌古乐和中国民歌等诸多元素。谭盾从古汉语和梵文中汲取灵感,将佛教传说与巴赫的经典合唱《马太受难曲》相结合,历时六年创作出这部音乐巨制。

在伦敦的演出中,女高音郭森,女中音朱慧玲,男高音王亢,低男中音沈洋,原生态男低音、敦煌奚琴表演者巴图巴根,反弹琵琶、乐舞表演者陈奕宁在谢幕时收获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而最热烈的掌声,无疑属于执棒者——谭盾。

演出一天前正值除夕,我们在彩排间隙见到了谭盾,他依旧穿着标志性的一身黑。精神奕奕的他其实才从国内赶到伦敦,从去年底起,谭盾辗转长沙、武汉、深圳三地举行了四场新年音乐会。

聊起这部在各地均一票难求的作品,谭盾说他在2013年参观敦煌莫高窟时萌生创作念头,要将不可移动的壁画变成人人可聆听的音乐。自2018年《敦煌·慈悲颂》在德国成功首演后,在澳大利亚、美国及中国多个城市巡演时均收获热烈反响。

谈起作品在中外都受到欢迎,谭盾认为,这不仅因为为它不仅“好听”,也因为其在文学、哲学及艺术方面所探索的极具普世价值。其实,在创作《敦煌·慈悲颂》时,谭盾曾遇到“写不下去”瓶颈,幸而他在家乡湖南得到了星云大师指点,放下了非要创作出一部空前杰作的执念,转而“从众生的角度”去写普通人熟悉的故事、喜爱的旋律。

《敦煌·慈悲颂》的六个故事均由谭盾从敦煌壁画选出。它们并不深奥,但这些祖祖辈辈讲给下一代听的故事,却能引起跨越东西文化的共鸣,比如《九色鹿》所讲的“不可恩将仇报”道理,与《圣经》中犹大出卖耶稣所传达的信念就有异曲同工之妙。“敦煌的慈悲是绝对富有人类价值的艺术,这是我在创作《敦煌·慈悲颂》时得到的感悟,”谭盾说。

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留学生吴琪萱观看后直言“震撼到想哭”,能感受到谭盾希望发掘每个人内心的共鸣。

中英艺术家同唱一首歌

此次,谭盾执棒的伦敦爱乐乐团是英国最大的管弦乐团,也是伦敦五大交响乐团之一。同样备受关注的无疑是,伦敦爱乐合唱团与伦敦华人爱乐合唱团的“跨东西”合唱,前者首次以中文演唱,而后者首度登上英国主流艺术舞台。

谭盾坦言,此次合唱团“非常不容易”,整整练习了一年。在伦敦爱乐合唱团独自练习半年后,谭盾发现中文发音对这些歌者们始终是一个挑战。于是,他邀请伦敦华人爱乐合唱团加入,两支团队共同练习后,“他们一下子发音就改变了。”

王博是伦敦华人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也是本次演出的艺术总监之一。此次,他共用13个月才打磨出两团成功的首度合作。在彩排现场,中英两团成员间隔而立。参与此次演出的华人侨领、英中律师协会会长朱小久告诉《欧洲时报》,为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去年11月两团合练起,大家就以间隔站位排练,华人团员们帮助英方团员矫正发音、讲解故事内涵,让他们体验到中国古典文化之美,“大家从团员层面都交了朋友”。

华人合唱团团员们对演出也极为重视。无论是白发苍苍的长者,还是忙碌的上班族,都在王博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每周三次的练习,极大提升了演唱水平。朱小久说,能在中国春节期间,由中英艺术家共同演绎绚烂悠久的敦煌文化,对各个层次的中英交流都是一股积极的暖流。

低男中音沈洋几乎参与了《敦煌·慈悲颂》在海外的每场演出。他表示,中英艺术家共同唱一首歌很有意义。中国的故事美好而深邃,但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讲好,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共同去讲中国的故事。

谭盾:湖南山水成就了我 誓将家乡的音乐和艺术分享给世界

1月22日,寒流席卷伦敦,夜晚温度更低至零下3度。但演出结束后,仍有多名来自湖南的留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能与谭盾近距离面对面。在这些海外游子心中,这位音乐家是“湖南的骄傲”,是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舞台的第一人。

谭盾对家乡孩子的支持格外感动,主动提议与大家拍视频留念。一名来自长沙的女孩回忆到,谭盾老师听到他们来自他的家乡,又和他说着长沙话,“感觉他一下子放松了,变得柔软了。”

“湖南的山水成就了我”,无论在世界何处闯荡,这位“湖南伢子”始终抱有让更多人认识家乡的“野心”。家乡在谭盾心中有着最好的人文艺术和风土人情--狂放的怀素草书、细腻入微的湘绣、美轮美奂的烟花、文人骚客向往的岳麓山、奔腾不息的湘江……湖湘文化兼具的粗旷野性与细腻美丽,给予了谭盾最初的艺术养分和不尽的创作灵感,也塑造了他“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

“我一直想做中国的巴托克,把家乡的音乐和艺术分享到全世界。”能像现代音乐巨匠巴托克一样,将民族音乐发扬到世界舞台,是谭盾“誓不罢休”的目标。尽管早已荣誉等身,谭盾坦言传承千年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依旧太少,而《敦煌·慈悲颂》在海外受到欢迎,也反映出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兴趣。

在谭盾看来,《敦煌·慈悲颂》是用世界文化的传统去拥抱东方文化。在西方,去教堂参加一次圣诞颂歌、去音乐厅听一场新年音乐会,对许多人已是一种传统。而今,展现中华文化的《敦煌·慈悲颂》也在新春佳节进入了中外的音乐厅。

2019年,《敦煌·慈悲颂》正月初五在洛杉矶演出。而经过疫情的三年等待,该巨制今年在英国于正月初一上演,更具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以后,春节听《敦煌·慈悲颂》将成为世界新传统,”谭盾说。

据悉,《敦煌·慈悲颂》今夏将登陆爱丁堡艺术节。而今年9月,谭盾继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作开幕式音乐之后,将扛起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的重任,让中国之音再度响彻世界。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