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芭首席编导费波独幕舞剧作品《生于大地》芬兰首演
9月30日,由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创作的独幕舞剧《生于大地》(Earthborn),于芬兰国家歌剧院进行首演,该剧由芬兰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和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联袂呈现,演出将持续至10月22日。
北京青年网报道,正值芬兰国家芭蕾舞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费波作为该舞团委约的首位中国编舞,以兼具当代意识和东方哲思的视角,通过原始文明与现代社会的“对话”,与国际观众分享关于人类文明衍变与生命轮回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生于大地》的创作计划从2018年开始酝酿,时任芬兰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的区美莲(Madeleine Onne)女士向费波发出邀约,为该团全新推出的“三合一”节目《世界舞蹈》(Triple Bill:World Wide Dance)创作独幕舞剧。该节目还邀请了美国著名编舞Justin Peck和英国编舞Akram Khan分别排演他们享誉国际的作品《Heatscape》和《Dust》。三位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共同呈现了一场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世界舞蹈之旅”。
费波的编舞灵感来自2019年前往芬兰进行创作采风时的切身感受:从繁忙的都市抵达原始森林,费波被自然的力量以及原住民及其与自然和故土的密切联系深深触动。在现代社会与原始文明之间,他感受到了一种“世界性”的对话,在芬兰、在中国、在世界任何国家的都市与自然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芬兰原住民与他们所处的极寒自然环境形成了迷人的对比,在白雪映衬下,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就像冰块中的小火苗。当这种能量与自然碰撞时,大地就会绽放出新的生命。这便是创作《生于大地》最开始的想法。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为这部作品的创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全世界的演出团体和剧场经历了长时间的关停,《生于大地》的首演也延期到了2022年9月。即使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费波与芬兰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并没有停止,他们通过线上会议和视频排练的方式继续着交流与碰撞。而费波更是将因疫情触发的生命感悟融入作品之中。在他看来,对“生、死、重生”的讨论,往往可以触及不同时代与不同文明的内核,而在疫情所带来的的巨大世界变革之下,《生于大地》的表达也因此有了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生于大地》是一次全新的对话与融合,从原始文明到现代都市、从芬兰到中国,无论是费波与芬兰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者、灯光设计米卡·哈仁嫩(Mika Haaranen)的合作,作曲秦洪宇与芬兰“国宝级”萨米二重奏(Vilda)的合作,亦或是服装设计李昆在服装设计中对芬兰民族服饰与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融合,处处体现着“世界舞蹈”的精神,以及在共性与个性的碰撞中迸发出独特的美感。
距离《生于大地》首演前一个月,费波再次应邀前往芬兰,对作品进行最后的打磨和提升,以期呈现最佳效果。不负期待,在芬兰国家歌剧院的舞台上,《生于大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心灵对话和关于生命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