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学者探讨欧洲汉学发展史:助推双向文化交流

发布日期:2022-09-11 07:27:50来源:欧洲时报作者:万依
西方汉学始于欧洲,学术界一般认为,16世纪欧洲传教士汉学研究为汉学的起源时期。多位中欧学者认为,欧洲汉学研究推动了双向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西方汉学始于欧洲,学术界一般认为,16世纪欧洲传教士汉学研究为汉学的起源时期。多位中欧学者认为,欧洲汉学研究推动了双向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9月8日召开“世界⽂明与中国道路论坛”——欧洲区域分论坛,多位欧洲汉学家、中国学者围绕中欧两大文明交流历史研究、欧洲汉学史研究、“和而不同”与文化多样性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当代欧洲汉学研究发展与对策、中国典籍翻译与汉学研究等主题,通过云端进行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讲述了卜弥格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兴起,清晰勾勒出了西方汉学的两大发展阶段: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之间的连接。他认为,传教士汉学如何与早期欧洲汉学联系,可以从卜弥格与雷慕沙的学术关系中追索脉络。卜弥格是第一个把中国的中医草药翻译成欧洲文字的西方人,著述涉及中国动植物学、中医、地图学等方面。

而欧洲真正较系统的出现汉字是卜弥格在罗马学习时的老师——基歇尔的《中国图说》之中,此书第一部分从字音、字义、解读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是在十七世纪欧洲出版物中首次公布如此数量的汉字,碑文的汉字和拼音对欧洲早期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汉学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教授剖析了⻰华⺠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指出利玛窦把宋儒和先秦儒家之间的联系断绝起来,这是违背中国儒家的道统。相反,龙华民从宋儒的视角去理解整个儒家传统,使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质料形式学说去分析《性理大全》所记载的邵雍、张载、二程、朱熹的宇宙论,包括混沌、理、太极、气等概念。他认为宋儒思想回归到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因此,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立场,必须排斥宋儒,也必须排斥先秦儒学。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康斯坦丁(КонстантинБарабошкин)从1956年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系教研室成立起开始梳理莫斯科大学汉语教学发展的历程,介绍了每一任老师为俄罗斯汉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说,过去近70年,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中国文学和汉语语言学史研究的连续性,培养具有汉语知识的汉学家。这些汉学家把很多中文作品翻译成俄语在俄罗斯出版。

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竺易安(Elisa Giunipero)探讨了十九世纪中叶上海耶稣会士“回归”的历史,填补了汉学界对于晚清时期耶稣会士研究的空白。他们在上海学习汉语、深入研读中文典籍,对中欧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起到助推作用。

张西平在论坛总结发言时指出,汉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学问,但海外汉学不能当作外学去研究。海外汉学是内外兼修之学,应做好与中国学术内在发展的互动,扩大其在中国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共同促进海外汉学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