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非洲发展和亚非合作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0-10-27 09:26:20来源:社科院网站作者:
非洲大陆面临许多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很多发展机遇。在多边合作发展中,非洲要努力推进亚非合作共赢。

10月23日,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韩国汉阳大学欧非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摩洛哥非洲亚洲研究中心、摩洛哥新南方政策中心协办的“第三届非洲发展和亚非合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韩国汉阳大学欧非研究所和Zoom同步进行。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外交部前驻摩洛哥大使孙树忠,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李安山,摩洛哥非洲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雷斯拉齐·埃尔·莫斯塔法(Rezrazi EL Mostafa),韩国汉阳大学欧非研究所所长金善洙(Sungsoo Kim),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纳伊朱(Charles Onunaiju),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等学者参会。 

会议伊始,本次大会主席张振克介绍了与会嘉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回顾了前两次在摩洛哥和韩国举办的研讨会并表示,非洲大陆面临许多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很多发展机遇。在多边合作发展中,非洲要努力推进亚非合作共赢。随后,张振克、金善洙、雷斯拉齐·埃尔·莫斯塔法先后进行致辞。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金善洙介绍了韩国参会代表。张振克和摩洛哥新南政策中心研究员伊桑·根努恩(Ihssane Guennoune)分别主持了两个研讨环节的研讨会。 

雷斯拉齐·埃尔·莫斯塔法的首场汇报以“中国需要在后疫情时代调整‘一带一路’倡议吗?”为主题引出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如何适应非洲经济、社会、安全的新变化和南南合作的新动向,并保持其自身的独特性。同时,他还分析了疫情之后的非洲安全与非洲发展。李安山做了题为“中非合作论坛二十周年:历程、成就与思考”的报告。他梳理了源远流长的中非合作关系,分析了中非合作的三个阶段,提出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原则一直蕴含在中非合作论坛中。 

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郑元渊(Seongwon YOON)在“迈向非洲新安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未来作用”的汇报中强调,非洲的安全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地区经济和安全动态在非洲大陆各有不同。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推进过程中,非洲的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韩国汉阳大学研究员李金(Jin LEE)从“非洲的非正规经济与韩国对非国际发展合作”角度分析,提出国际发展合作应关注非洲非正规经济,非正规经济在非洲就业和解决生计中具有重要地位,韩国2018年之后对非国际发展合作更重视非正规经济的韩非合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副教授许亮分析了中国民间投资加纳小型金矿的案例,探讨了技术转移对加纳金矿开采的影响,指出加纳金矿社区与中国民间资本和技术的互利共赢融合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伊桑·根努恩(Ihssane Guennoun)对“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发展合作进行了解读。她认为,继续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是解决“逆全球化”问题的必然选择。人员互通、气候变化、公共安全和电子商务等领域都可作为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 

查尔斯·奥纳伊朱(Charles Onunaiju)就国际合作与非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工业化一直是中非合作的关键。他认为,要抓住机会、不惧挑战,加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尤为重要。 

来自摩洛哥非洲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努哈·本耶洛内(Nouha Benjelloune)通过对韩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阐释了非洲在经济发展方面应当借鉴的教训,认为韩国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关系变化与政策调整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在快速发展中借鉴。 

张振克总结了中国为非洲发展做出贡献的若干实例,并就“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对接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在行为主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共建“一带一路”无疑是非洲大陆实现《2063年议程》愿景目标的关键合作路径。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多边合作,聚焦非洲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能力建设(教育、技术转移、职业训练)等方面的发展合作。 

韩国汉阳大学研究员崔友进(Youjin CHOI)强调,城市发展视角一直是非洲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结构调整实施后制度变迁对城乡移民行为的影响。 

吉林大学博士托马斯·阿梅亚乌·布罗比(Thomas Ameyaw-Brobbey)围绕地域社区安全问题提出西非发展的社会问题,并以儿童士兵演变为流落街头的男人为例,剖析了关注历史战争遗留问题、提升就业培训与帮扶就业的重要性,解决这一关键群体的生计是实现西非地区安全的关键问题。 

会议最后,张振克、金善洙、雷斯拉齐·埃尔·莫斯塔法和李安山分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致辞,对本次参会的嘉宾表示了感谢,高度评价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并祝贺本次国际研讨会举办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