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外洽会在京举行,欧洲多国期待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发布日期:2019-12-02 09:33:15来源:欧洲时报作者:万淑艳/王骏
第十一届“外洽会”的主题论坛“中国-欧洲‘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模式探讨”11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多位欧洲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商务参赞表示,期待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第十一届外洽会北京举行,欧洲多国期待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11月28日,来自9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就“全球互联互通 开放合作共赢”进行对话。(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王骏 摄)

第十一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简称“外洽会”)11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欧洲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在现场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本届外洽会吸引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驻华使领馆,以及海内外知名企业家等超过2800多位代表参会,分享当前经济、营商政策等信息,获得双多边投资合作机会。瑞士、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俄罗斯等多个欧洲国家派代表参会或搭建展位。

本届“外洽会”的主题论坛“中国-欧洲‘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模式探讨”11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多位欧洲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商务参赞表示,期待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第十一届外洽会北京举行,欧洲多国期待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11月29日,法国驻华大使馆投资参赞艾瑞莲(Adeline Dohin)向中国投资者和企业代表介绍中资企业在法国投资的情况。(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王骏 摄)

法国是最早表达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意愿的欧洲国家之一。一段时间以来,双方统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3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法期间,中法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轮示范项目清单,并启动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合力打造两国“一带一路”合作支点。双方决定在传统战略性合作领域推进现有大项目合作,在科技创新、农业、金融等新兴领域加快战略对接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产业利益融合。

法国驻华大使馆投资参赞艾瑞莲(Adeline Dohin)表示,2018年中国成为了在法投资最多的亚洲国家。现在法国有超过800家企业由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投资人控股,雇佣员工超过3万人。2018年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投资项目有57个,为法国创造了1078个就业岗位,投资主要地集中在巴黎大区和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其中有6个投资项目来自香港。2018年,中国企业在法国建立的欧洲总部就达到了5个,“法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艾瑞莲说。

第十一届外洽会北京举行,欧洲多国期待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交通参赞思博(Helmuts Kols,左二)、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投资与服务部负责人吴列凯(Diego Uriel Gálvez,左三)等嘉宾在中国“外洽会”分论坛上介绍本国的投资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西班牙的投资翻了一番,同比增长162%,达11.7亿美元,而2017年该数字为4.5亿美元。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投资与服务部负责人吴列凯(Diego Uriel Gálvez)介绍了西班牙的开放度和人才优势。他表示,西班牙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的平台,西班牙和17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还和19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互惠投资保护协议。西班牙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入拉丁美洲、北非等地区,因此西班牙和中国在第三方合作上有很大空间。

葡萄牙驻华大使馆投资参赞孔帕蒂(Patricia Conceicao)介绍了葡萄牙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才优势、生活品质和丰富的美食。他说,葡萄牙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在葡萄牙投资了能源、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未来希望中国企业能投资更多行业。2018年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2019年是中葡建交40周年,在此基础上,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来葡萄牙投资。

第十一届外洽会北京举行,欧洲多国期待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葡萄牙驻华大使馆投资参赞孔帕蒂向中国投资者和企业代表介绍投资葡萄牙的投资优势。

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交通参赞思博(Helmuts Kols)介绍,2016年,拉脱维亚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该备忘录的波罗的海国家。2018年双边贸易额超过了7.5亿欧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这是非常大的成就,发展非常好。“

“除贸易外,吸引中国投资方面也在迎头赶上。”思博表示,比如2017年位于深圳的基因测序公司华大基因在拉脱维亚开展了投资项目,并与拉脱维亚大学合作开设了一个研发实验室。拉脱维亚可以作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可以和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交通运输等领域与欧盟国家或俄罗斯开展第三方合作,希望拉脱维亚对中国企业来说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