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青岛市等多地筹谋对外投资合作行稳致远
为推动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健康发展,地方商务部门作出了积极贡献。辽宁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彦麟表示,辽宁省对外投资日趋理性平稳。2019年1-11月辽宁省共备案(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2家。协议投资总额为27.7亿美元,中方投资额19.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95份,新签合同额8.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目前,辽宁省对外投资更多倾向于实业和科技类项目,在地区分布上重点向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在宋彦麟看来,要积极稳妥做好对外投资工作,一是要做好规划,对整体的对外投资进行理性梳理,特别是在国际产能布局上,结合辽宁省高端制造业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搞好合作。二是要做好安全防范,保证企业的投入能有安全的回报。三是用加强对外投资来带动外贸外资并行发展,包括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带动外贸出口等。四是要建设好境外产业园区,并与投资通道、平台贸易充分结合,发挥出更大的溢出效应。
青岛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士玉告诉国际商报记者,2019年以来,青岛市对外投资协议额的增幅为154%,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是重点之一。青岛市拥有“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双定位,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与互动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9年年底,青岛市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451个,协议投资额79.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26.8亿美元。
“面对2020年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复杂性、严峻性,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积极准确应对。”赵士玉谈到,青岛市有信心、有能力做好2020年的商务工作,加强双向投资合作,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更好发挥青岛市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