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发布《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

发布日期:2019-08-05 15:07:32来源: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者:
《规划》提出将全面加强与俄蒙政策沟通、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推动扩大与俄蒙贸易规模、提升对俄蒙投资合作水平、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俄蒙人文交流合作等作为重点任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方式在俄蒙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设备、技术、资金及劳务输出。

近日,吉林省发改委发布《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规划到2025年,展望到2030年,吉林省将打造成为俄罗斯、蒙古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规划》提出,将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拟以珲乌交通大通道为主轴线,以长春城市群为腹地支撑,向东经珲春市对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远东地区,向西经阿尔山对接蒙古国乔巴山,利用现有铁路,打通“平蒙欧”最近陆路通道(四平-通辽-乌兰巴托-俄罗斯-白俄罗斯),主要包括延边州、吉林市、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城市等。

《规划》对于吉林省全面开放发展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俄蒙关系健康发展。建设“经济带”,将进一步促进我省与俄蒙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深化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及东北亚国家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贸深度合作。二是有利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经济带”,将欧亚经济联盟和蒙古草原之路更好地链接,充分发挥出我省沿边近海、资源互补等优势,推动建设与东北亚国家多领域互利合作新平台,营造良好的东北亚地缘和经济发展环境。三是有利于有利于构筑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西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弥补西部开放短板。四是有利于推动吉林省西部地区由开放“洼地”转变成为开放“高地”,将“经济带”建设成为贯通内外的国际经济合作大通道,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使吉林省全面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的中心。

《规划》提出将全面加强与俄蒙政策沟通、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推动扩大与俄蒙贸易规模、提升对俄蒙投资合作水平、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俄蒙人文交流合作等作为重点任务。以建立规划推进机制、争取财政政策及资金支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监督考核评价等为保障,充分利用吉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合作基础,赋予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开放体制机制,改善开放政策环境,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与俄罗斯、蒙古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将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吉林省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

吉林省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要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人缘、资源等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与俄蒙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全面扩大与俄蒙等东北亚国家交流合作,从而实现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的意见》和部署要求,为加快打造“双带”,扩大开发开放,编制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规划。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0年。沿中蒙俄通道开发开放经济带以珲乌交通大通道为主轴线,以长春城市群为腹地支撑,向东经长吉图、扎鲁比诺港连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等俄远东地区及日本、韩国、朝鲜,向西经白城、乌兰浩特、阿尔山对接蒙古国乔巴山及蒙古国,包括我省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等。

一、开放基础与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吉林省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对蒙古及东北亚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在新时代下全面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良好条件,也面临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一)开放合作条件。开放区位优势明显。我省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是东北地区经图们江出海的战略桥头堡,是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东部与朝鲜隔图们江和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1138.6公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陆路相连,边境线长246公里,拥有对朝、对俄公路、铁路口岸16个,是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珲春是中国与俄罗斯乃至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交通设施相互连接。长春至满洲里铁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珲春连接腹地与边境口岸的干线公路基本贯通,开通了长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航线,经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舟山港和经珲春-罗先-上海宁波跨境铁海联运、陆海联运通道建成通航,“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稳步推进当中,通化国际内陆港的通关运营,实现了向东开放和面向环渤海向南开放双翼共进,基本形成了对外开发开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边城镇互动密切。长春与哈尔滨作为哈长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逐步形成“两小时经济圈”,长吉一体化“一小时经济圈”。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延吉、四平、辽源、松原、白城等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珲春、图们、龙井、和龙、集安、临江、长白等边境口岸城市对外开放的平台作用日益显现,基本形成了沿边开放的城镇体系。产业合作基础扎实。我省中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装备、能源、粮食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东部地区边境贸易、国际物流、跨境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农业、林业和加工制造业等方面形成了境内外合作产业链。 人文交流底蕴深厚。我省特别是沿边地区与俄罗斯、朝鲜边境地区合作密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吉林金达海外、吉林森工集团、美来中信、吉林双湖、延边海华、天池工贸、临江进出口等一批企业,在俄、朝开展农林、铁、铜、煤炭等林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回运和加工,与俄、朝营造了良好的公共关系。吉蒙农牧业在蒙古国规划建设中蒙现代农牧业国际合作园区,带动我省对蒙贸易投资。同时,我省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二)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省沿中蒙俄开发开放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一是与俄罗斯日益增强的政治互信,为对俄经贸合作“保驾护航”。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东方经济论坛上指出,中俄双方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扩大能源、农业、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合作,推动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加强前沿科学技术共同研发,利用好今明两年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契机,调动两国更多地方积极性,开展更加广泛合作。中俄副总理级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机制稳步推进。在中俄政治互信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双方经贸合作意愿不断加深、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合作内涵不断丰富。二是发展蓝图的高度契合,为对俄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中俄不断把握战略对接的合作机遇。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取得早期收获,两国能源、贸易、投资、农业等各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发展赋予了更大的经济自由度,为远东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向东看”战略对接,长吉图开发开放与远东开发开放政策叠加。双方还将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和能源运输大动脉。我国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中俄发展战略的深化对接,将推动双方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提质增量。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对俄经贸合作增添信心动力。近年来,俄罗斯相继颁布了“跨越式发展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远东1公顷土地”等政策和降低能源费用、对外国游客实行电子签证等措施,立法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俄远东发展部在2017年年会上提出,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统筹规划促进远东地区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保障投资者权益等。俄远东地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环境的改善,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保障了外商投资和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四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的实施,为对俄经贸合作提供更加开放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必将全面扩大和深化两国地方交往,使中俄世代友好、共同振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后两年,两国将在地方合作交流年框架内举办包括投资推介会、贸易、工业和农业展览会、体育、文化交流等上百项活动。同时,由于对俄对蒙开发开放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交织,影响我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沿中蒙俄开发开放,外向型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外通道特别是连接蒙古通道建设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制约我省西部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合作发展。开放层次不高,与俄罗斯全域和蒙古深度合作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政策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战略意义。推动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是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连接欧亚经济联盟、草原之路,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全省域开放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务实选择,是深化大图们江区域合作、探索东北亚国际合作新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吉林省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丰富和补充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国家战略,协同推动近海、沿边、内陆开放,构建吉林省全面开放发展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俄蒙关系健康发展。建设“经济带”,将进一步促进我省与俄蒙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深化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及东北亚国家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贸深度合作。二是有利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经济带”,将欧亚经济联盟和蒙古草原之路更好地链接,充分发挥出我省沿边近海、资源互补等优势,推动建设与东北亚国家多领域互利合作新平台,营造良好的东北亚地缘和经济发展环境。三是有利于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扩大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向东、向南开放和沿边开放,长吉图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但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显著特征,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外向型产业、国际加工贸易、国际物流运输缓慢和滞后。建设“经济带”,有利于构筑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西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弥补西部开放短板,从而推动全省域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四是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全省经济创新转型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白城、松原、对外贸易总额仅占全省的1.4%左右。建设“经济带”,将我省西部地区带入东北亚经济圈和大图们江区域合作,以开发开放促改革、促联通、促相通、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我省西部地区由开放“洼地”转变成为开放“高地”,将“经济带”建设成为贯通内外的国际经济合作大通道,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使我省全面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的中心。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加快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我省优越地理位置和发展基础,以建设“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为目标,以共同建设中蒙俄大通道、中俄“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为突破,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主线,以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为核心,以推进基础设施内外连通为重点,以完善外向型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开放促开发、促改革为手段,发挥比较优势、融合资源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带状经济区域。

(二)基本原则。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中蒙俄双方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坚持进出结合,互动发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利用外资和扩大对外投资,形成境内外紧密联系、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坚持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制度创新,转型发展。围绕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开发开放的政策体系,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制度,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对标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开发、促改革、促创新,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将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摆在突出位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合理利用境内外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力争用5-10年时间的改革探索,努力将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全方位、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成我省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推动与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新载体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新样板、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先行区。加快融入冰上丝绸之路,积极开展重大资源、能源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对俄蒙经贸合作大发展、大进位、大提升,全面开创对俄蒙经贸合作新局面。

(四)实施范围。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拟以珲乌交通大通道为主轴线,以长春城市群为腹地支撑,向东经珲春市对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远东地区,向西经阿尔山对接蒙古国乔巴山,利用现有铁路,打通“平蒙欧”最近陆路通道(四平-通辽-乌兰巴托-俄罗斯-白俄罗斯),主要包括我省延边州、吉林市、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城市等。

三、战略定位

立足我省处在中蒙俄大通道重要节点及东北亚几何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依托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及哈大经济带、哈长经济圈、长吉图开发开放等现有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中俄、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和“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等对外通道建设,有效聚集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拉紧中蒙俄经济发展的结合度和紧密度,促进区域经贸合作,优化开放合作载体布局,提升国际产能合作承载能力,全面贯通吉林省东西部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将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先行发展区域。坚持以跨境通道和口岸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连接蒙古、俄罗斯、辐射东北亚、内联国内腹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功能配套、衔接紧密、快速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将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连接内陆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大通道。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构筑外向型产业体系,建设重要的商品粮生产、绿色食品加工、重大装备制造和能源资源保障供应基地,将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区域。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合作基础,赋予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开放体制机制,改善开放政策环境,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与俄罗斯、蒙古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将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吉林省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与俄蒙政策沟通。一是主动对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认真落实《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在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园区建设、通关便利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完善的协商与衔接机制,共同打造设施紧密连接、贸易日益畅通、人民友谊不断深化、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生态环境友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二是充分运用好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副总理级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机制等国家级合作机制及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首脑会议机制,积极争取推动将我省汽车、轨道客车、林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对俄罗斯、蒙古重大经贸合作项目纳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省与滨海边疆区建立的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和与伏尔加格勒州等3个州区的长期友好合作机制作用,协调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问题。三是充分发挥我省与俄罗斯7个州区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与40个州区开展了经贸往来的合作优势,强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各联邦主体国际与跨地区合作部、滨海工商会联盟、远东发展集团及蒙古国商务参赞、商会等经济部门、商协会、重点企业合作交流机制,组织推动我省企业对俄蒙进行贸易洽谈和项目对接,共同研究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强“人脉工程”建设,推动高层互访,扩展推进与俄远东州区和蒙乌兰巴托、苏赫巴特尔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推进长春、吉林、延边等市(州)与俄蒙建立友好地区和城市关系,广泛开展人文旅游交流合作。 

(二)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我省参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优先领域,全力推动中蒙俄国际大通道建设,畅通陆海联运、铁海联运通道,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一是口岸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设立口岸基础设施和重大通道建设联动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对俄、对朝珲春、图们等口岸基础设施、跨境桥建设和改造,推动建设内陆港口建设。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支持企业使用中国(吉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键办理,降低通关成本、缩短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更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二是公路建设。以打通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为核心,重点推进珲春至扎鲁比诺公路升级改造,支持中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项目。三是航空建设。推动白城、松原等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推进四平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长春、延吉等国际航空港物流园区,构建联通俄蒙、安全畅通的国际空中走廊。四是推进铁海联运。支持珲春-扎鲁比诺-釜山等东北亚航线常态化运营。积极开发北极航道,以项目建设融入冰上丝绸之路。畅通珲春经扎鲁比诺港至我国南方港口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推进“长满欧”“中欧”等国际货运班列扩大运量、提升效益,推进“长珲欧”尽快开通,协调推动开通“平蒙欧”班列,加强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作,建设珲春国际港,开通面向俄日韩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陆海大通道,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通经珲春经北冰洋至欧洲的陆海联运航线。

(三)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以对内对外开放平台为抓手。一是推进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采取核心区+配套区建设规划,实行“一国两区、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管理模式,核心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保税物流、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配套区重点发展对俄海产品、农产品、木制品、矿产品及纺织服装加工业,积极发展国际航运、离境免税、服务贸易、市场采购等新经济。争取国家支持列入两国高层领导会晤,推动省政府与俄远东发展部建立省部合作机制,支持延边和珲春与哈桑建立沟通机制,共同制定合作区建设方案,推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进程。二是推进长春新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食品区、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吉空港物流园区、“平蒙欧”内陆港物流园区、珲春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建设,提升开放载体能力,推动外向型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三是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重点支持吉林泰源俄罗斯农牧业产业园区、美来中信中俄友好工业合作区、吉林森工远东地区木材加工园区、吉林双湖伊尔库茨克境外合作区、中蒙现代农牧业园区、宇尧哈桑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泽尔木霍尔木材工业园、元宝山哈巴木材加工基地、信忠图塔尔国际木材加工园区、滨海边疆区汽车、卡车配件生产与服务产业园等一批境内外林业、农牧业、汽车产业园区项目,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发挥园区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开放引领作用。四是支持海关特珠监管区建设。积极推进长春综合保税区、吉林保税物流中心、珲春综合保税区,提升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珲春、和龙、图们等口岸所在地的对俄、对朝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建设。五是抓好重点展会建设。利用好上海进口博览会平台,提升东北亚博览会能级,打造成为国家向北开放和东北亚重要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东北亚博览会后续效应,定期举办中蒙俄特色展会、论坛以及其他交流活动。扩大汽博会、农博会、图洽会、辽源国际袜交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依托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机制等国家级合作机制,谋划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主要城市和蒙古国乌兰巴托首都城市定期开展大规模、高层次的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促进与俄蒙经贸合作交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扩大经贸往来。

(四)推动扩大与俄蒙贸易规模。推动对俄贸易扩大规模。一是推动扩大对俄罗斯出口规模。积极培育壮大吉林炭素集团的石墨电极、大合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赖氨酸等一批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开拓俄罗斯市场。扩大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建材等出口规模。二是扩大自俄罗斯进口规模。引导企业扩大自俄矿产资源产品进口规模,做好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和加工。鼓励发展木制品、海产品加工贸易。重点支持建设金鹰珲春木材产业园区、美来中信木材产业园,支持长吉图物流集团扩大自俄煤炭进口业务和华峰亚当斯煤矿开发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对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金隆木业、兴阳水产等企业发展木制品、海产品类加工贸易。推动珲春中俄互贸转型升级。重点支持金达海外哈巴罗夫斯克养殖项目、金隆木业波克浩夫木材加工项目、斯拉夫扬卡港水产品加工基地项目。推动特色产品出口。重点支持一汽中重卡车改装线项目、离合器总成项目。指导互市贸易区扩区改造,推动互市贸易商品进入二级市场,鼓励互市贸易产品落地加工,促进珲春中俄互贸区加快发展。四是推动跨境电商贸易。实施“互联网+对俄贸易”行动计划,依托中国(长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支持兴隆综保区发展对俄跨境电商业务,支持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产业园,扩大对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以跨境电商促进对东北亚贸易的转型升级。五是加强旅游、物流、金融、咨询、广告、文化创意等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技术服务外包,开展软件研发、数据维护等领域合作。发挥好长春、吉林、延边等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对日服务外包、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鼓励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全息投影等领域对日技术引进及再创新,推进对韩、朝、俄等国旅游、国际物流(货代)、中医药服务、服务外包等领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支持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引企引智项目、日本野村综研服务外包项目、明思对日ERP开发项目、珲春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人才培养及承接业务转移项目等跟踪服务。

(五)提升对俄蒙投资合作水平。培育壮大对俄经贸合作主体。一是积极推动省内国有、民营企业合资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组建境外企业联合体,增强境外投资合作竞争力。面向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对俄经贸合作大企业,共同开发俄远东地区及纵深市场。二是开展对俄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在能源矿产资源、高技术、制造业和农林牧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产能与投资合作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方式在俄蒙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设备、技术、资金及劳务输出。支持一汽集团在俄罗斯设立研发中心,收购境外新能源企业股权等项目。支持中车长客开拓俄罗斯高铁市场,支持中钢机电、中水一局等企业,承揽公路、港口、机场、电力工程和能源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推动对俄蒙重大项目合作。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在森林采伐和木材深加工、矿产资源等领域合作,推动华峰、金耀等矿业在俄项目尽早达产。支持金达海外农牧业种植养殖、金达海外二氢槲皮素产业化。鼓励宇博机电、一东离合器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汽车及其零部件上下游产业,延伸链条,带动设备和产品出口。扩大与蒙古的经贸往来和开发建设,承揽公路、铁路、电力工程和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境外农牧业、矿业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带动一批企业“抱团出海”,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推进加工合作。延伸境外园区产业链,扩大加工业合作规模,提高市场保障能力。支持企业在俄开展农业、林业、矿产、海产品等资源开发和加工,做好通关协调和服务,着力扩大口岸过货能力,加大对资源性商品的运费补贴力度和标准,争取对涉证回运粮食商品的进口配额支持。五是加快建立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吉林省级分平台,优化信息服务。利用投资促进活动,开拓对外投资合作市场。成立吉林省对外投资合作协会。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引导企业做好项目前期风险评估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监管。开展境外安全巡查,督促企业遵守项目国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六)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围绕“产业+重点国别(区域)”,开展制造业专项招商行动,紧盯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瞄准装备链、电子链、汽车链、钢铁链、石化链等,着力引进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围绕重点国别和重点区域,研究用好中日韩和中国与北欧合作机制,策划开展香港、德国、日韩以及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活动。制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的招商引资行动方案。探索建立吉林省产业招商联盟和招商引资高端智库。二是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只跑一次”改革,把项目服务从洽谈、签约延伸到审批、开工、竣工等项目建设全过程。建立吉林省招商引资省级服务平台,对洽谈推动和签约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积极推动香港正道集团清洁能源汽车合作、长春万达文化旅游城、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上海凯赛尼龙56等一批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抓好国家、省级开发区建设。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经验,打造吸引内外资的“制度高地”。依托国家级开发区或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推动全省开发区整合优化,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增强开发区产业竞争和集聚能力。

(七)加强与俄蒙人文交流合作。奉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导向,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落实“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重点深化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扩大民间往来和交流。落实“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组织经贸代表团出访俄远东等重点地区,广泛与俄方政府部门、商协会、重点企业交流对接。鼓励企业并购俄高新技术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壮大国际人才队伍,引导省内电力、建筑、化工、装备制造类企业开展投资合作,承接境外工程,促进装备、技术、人才交流。加强与俄蒙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推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畜产品加工和环境保护领域合作。定期在俄罗斯、蒙古国举办文化周、文化日等活动。积极发展旅游业,开辟跨境跨区域旅游线路,完善边境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提高旅游产品多样性,共建良好的旅游环境,重点支持金达海外奥医疗加海滨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开拓俄罗斯旅游市场。

五、保障措施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更加适应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制度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建立规划推进机制。建立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规划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建设和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加强监督考核评价,全面保障规划落地实施。各相关地区、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推动建设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级发展改革、商务、交通、水利、住建、国土、环保、旅游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区积极参与的协同机制,具体研究和推进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争取财政政策及资金支持。省直各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发行的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重大项目建设,并在测算和安排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时,充分考虑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因素,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三)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民生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实施,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完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引导土地、资金等向重大项目倾斜。实施和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环保、重大产业和重大平台项目。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围绕规划实施,创新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供给方式方法。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开展PPP、债券等多元化融资,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优化土地供给,多方式、多途径增强土地保障能力。优化人才配置,坚持招才育才并举,实施更开放、更积极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

(五)加强监督考核评价。完善规划工作体系,制订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和评价制度,实行规划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作为规划修订、绩效考核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建立工作督办制度,强化干部的效能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履行监督职责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规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规划透明性,建立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