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
“Bonjour!”
“Bonjour!”
10月16日,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一声声法语问候此起彼伏。一群白发苍苍的法国老人和一群中国人热情相聚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着。30年前,这群中国人远赴法国核电站进行学习,而这些老人就是当年他们的师傅。
1989年,为了培养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大亚湾核电站派出了110多名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他们被称为“黄金人”。10月16日,中广核“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
本次活动作为中法建交5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中法最大的核能企业——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联合举办,以“黄金人”30周年为契机,展示中法核能合作的巨大成就,展现我国核电发展的开放、共赢的国际形象,进一步促进中法核能合作、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与经贸合作。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刘玉俐,法国驻华使馆核能参赞普思韬,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周丽君,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立刚,法国电力公司(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楷德等分别致开幕辞。
“黄金人”代表和他们的师傅们深情回忆了中法合作的峥嵘岁月,总结了中法核能合作取得的成就,大亚湾核电站和法国Blayais核电站还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外交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深圳市政府,以及法国驻华大使馆、驻广州总领事馆、中国广核集团及法国电力集团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按世界一流水平培训
“黄金人”是20世纪8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赴法培训人员的形象比喻,在当时国家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这些人平均每人培训费约130万法郎,按当时的金价计算,可以购买50公斤黄金,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由于培训代价不菲,所以后来大家称他们是“黄金人”。
对于引进国外技术、刚刚开始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而言,核电站生产运行人才几乎是“一穷二白”。“找最好的教师!”“按世界一流水平培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亚湾核电站一开始就确定了按国际标准对生产运行人员进行培训的方针。生产运行人员要立足国内挑选,加强外语及核电专业知识的培训,再派到法国核电站现场培训,并考核领取法国核电站颁发的资格证书,作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岗资格凭证。
经过严格的筛选、考试和长达一年半的外语培训,1989年至1990年期间,大亚湾核电站先后派出三批共113名学员出国接受培训,培训期平均约为一年。回忆起这段岁月,“黄金人”之一、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回忆说,当时国内的电站功率最大的10万千瓦,小的1万千瓦,还有许多几千千瓦的,而到法国在世界领先的100万千瓦核电机组上学习,回来要建设和运营100万千瓦的大亚湾核电站,这让大家都充满了动力。
“要感谢老一辈核电领导人的重要决策,使我们有机会出国学习,有一个高的起点,也要感谢我们的师傅,教会了我们核电运营管理的技能和知识,我们由此走上一条成功之路。”贺禹表示。
“黄金人”是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渴求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
这些“黄金人”深深懂得:“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他们怀着一定要管理好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克服生活、语言上的各种困难,放低姿态,虚心向外国师傅求教。培训采用“影子培训”的方式,按岗位安排,一个徒弟跟一个师傅,师傅走到哪里,徒弟就跟到哪里。他们用外语记笔记、写学习报告,每两周考核一次,若考核成绩有两次为“D”就被淘汰。
这批从20多岁到40多岁年龄参差不齐的培训人员,仿佛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求知若渴地埋头学习,其中110人最终考核、答辩合格,获得EDF颁发的资格证书,于1990年11月底全部学成回国。
“种子队”发挥了胜似黄金的作用
这批“黄金人”回国后承担起了我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初期生产运行的重担;带回了建设、运营世界一流核电站的先进经验、管理制度以及核安全文化,保障了大亚湾核电站的顺利建设和运营。“黄金人”在近三十年来中国商用核电事业发展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国家当年在他们身上的投资,发挥着黄金一般的作用,推动着我国核电事业不断前进。
贺禹表示,“黄金人”学成回国后,立即投入到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中去,学成的技术和经验,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亚湾核电基地首台机组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到今年已经实现安全运行100堆年(一座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安全运营业绩优于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稳步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
2018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72项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中,总计54项指标达到世界前1/4的先进水平,其中49项达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卓越率达到68%。在世界核电领域权威评比——法国电力集团安全业绩挑战赛中,2019年3月28日,大亚湾核电基地连续11年夺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计冠军数增加到39项,占该项赛事冠军总数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获得冠军最多的参赛核电基地桂冠。
截至2019年10月16日,岭澳一期1号机组连续14年无非计划停堆,实现连续安全运行达4879天,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的最高纪录,目前该纪录还在延续中。
贺禹说,“黄金人”为中广核以及我国核电事业的滚动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当年赴法培训学成回国的110人,如今已在中广核乃至我国核电行业的多个重要技术、管理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年的值长、主控室操纵员、安全技术顾问等,如今已逐步走上了中广核高管岗位。作为以核电为主业的清洁能源集团,中广核的事业已从祖国南疆发展到辽远的北国,从南海之滨发展到中国内陆,当年培养出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形成燎原之势。即使是至今仍然坚守在运营岗位上的“黄金人”,如今也多已成为工作领域的中坚力量。
“黄金人”成为了我国核电发展的“种子队”。从大亚湾核电站开始,我国核电开启了裂变式发展,如今中广核已有六大核电基地,在运机组达到24台、在建4台,规模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这一切,都始于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因此成为我国核电裂变式发展的人才摇篮,为各新建电站带去急需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大亚湾共为国内各大核电基地输送技术骨干超过2000名,并为其他核电基地培养运行、维修、工程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岗位人才超过4000名。
“当年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花费巨资派我们去法国培训‘种子队’,这开创了中广核高度重视人才培训的传统,也让我深深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贺禹表示,以“黄金人”培训体系为基础,我国核电产业增强了自主人才培养能力,中广核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设备,培养了覆盖核电运营、工程等各个领域各个岗位的教员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核电人才,并且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支撑了我国核电的健康发展。
书写中法交流合作佳话
“黄金人”的故事是我国核电发展的缩影,同时也见证了中法核能合作的历程,更成就了中法友谊的一段佳话。当年赴法学习的“黄金人”,不仅在各个重要技术、管理岗位上发挥出了黄金般的价值,也成为中法核能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中法交流的民间使者。
在法国学习期间,“黄金人”深深感受到法国人民的热情,去法国师傅家中和邻居家做客,师傅开车带他们去游览法兰西的如画风景,中国春节时法方专门为中国工程师组织的盛大庆祝会……几乎在每个黄金人的心中,都有一段与师傅和法国的美好回忆。而这些远赴重洋的年轻工程师,也为当地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黄金人之一、原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卢长申回忆,为了答谢法国师傅和同事的热情,大家专门前往巴黎购买食材,在当地举行中国美食宴,吸引了近千人盛装出席。一波又一波,当十道中餐上来后,习惯了法国大餐的法国人,十分惊讶于中餐的丰富与多元。
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期间,有上千名外国专家在大亚湾工作,居住在大亚湾核电站的“专家村”。原法国电力集团亚太区副总裁拉力祖表示,为了让法国专家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专家村的路都以中国古代诗人和词人的名字命名。至今,大亚湾专家村的“李白路”、“杜甫路”、“白居易路”、“李清照路”、“辛弃疾路”等路牌仍然矗立,每每惊艳着初次到来的访客。
取中国名字、圣诞节共享大餐并互送礼物、一起感受烟花爆竹中的中国春节……在大亚湾核电站,中法工程师的友谊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从美食、体育延伸到音乐、美术……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是中法共同建成一个伟大工程的过程,更是一段中法文化多姿多彩深入交流的过程。
贺禹表示,从大亚湾核电站开始,中法核能合作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作建成中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第二阶段是共同建成EPR全球首堆台山核电站,第三阶段是携手建设英国三大核电项目,开创中法核能合作新模式。
“三个阶段见证了中法核能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推动核能合作成为中法两国合作范围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的双边领域之一,成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贺禹表示,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核能合作在中法合作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未来双方在核能合作中仍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