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北部湾到马来西亚关丹港 “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海铁山港区视察首次提出“向海经济”理念,并号召大家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在听取广西在 “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汇报时,习总书记特别询问了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的投资情况。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运营广西沿海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港口及配套的产业园区,形成了以现代化港口为核心、综合物流为纽带、“港-工-贸”协同发展的模式。近年来,港务集团自觉融入“一带一路”,把企业自身优势与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共赢发展,受到东道国的欢迎,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球眼光 战略思维
“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广西北部湾港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大陆距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也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目前开通的39条集装箱班轮航线中,外贸航线24条主要都开往东盟国家。
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2015年投资马来西亚关丹港40%股份,拥有60年特许经营权,同时,参与关丹产业园的建设,投资产业园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2017年,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投资文莱唯一的深水港口和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摩拉港51%股权,合作期限为60年,全面负责摩拉港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开发。
据统计,北部湾港务集团在马来西亚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在文莱超过20亿元,成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性企业。
落地生根 创新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这决定了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总结近年来海外投资过程,北部湾港务集团体会最深的是四个方面的经验。
首先,处理好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关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怡宝工程集团(IJM)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工程建设承包企业,北部湾港务集团与IJM一道加快关丹港升级改造,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在文莱,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DA)是隶属于文莱财政部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2017年2月,北部湾港务集团与DA组建合资公司,接管摩拉港运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国企业与当地合作伙伴精诚合作,既为海外投资扫清了“水土不服”的障碍,还能争取到更多当地的政府和社会资源,为企业和项目服务。
其次,在大项目中探索混合所有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动性。在关丹产业园,北部湾港务集团与中国钢铁优势企业、广西民营企业排名首位的盛隆冶金合作,投资联合钢铁项目,它将国有企业规范的管理、雄厚的资金优势与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相结合,形成最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出高效率、低用工成本的运营模式。
与此同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海外团队,也成为北部湾港务集团海外投资打开局面的关键。这支年轻的团队绝大多数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在陌生的国度中,他们一次次克服了困难,为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
在总结广西北部湾港“港-工-贸”联动的基础上,北部湾港务集团在海外探索的“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也成为落地生根的关键。该模式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短板问题,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
深耕细作 合作共赢
北部湾港务集团发挥港口运营方面的优势,在港口工艺流程和环保方面提升了关丹港管理水平、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及效率。2015年集团投资关丹当年,关丹港吞吐量及营业收入就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关丹港新港区首个15万吨级深水泊位将于2017年底建成投产。
依托港口,按“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马来西亚政府为园区提供了土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港口、产业和园区的多赢和互动良性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意向投资已经超过30亿美元。可以说由北部湾港务集团主导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已经激活了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关丹、吉隆坡等地的投资热潮。
为带动园区尽快起步,集团公司投资14亿美元在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年产350万吨的现代化全流程综合性钢厂,将我国优势的产业带到马来西亚,以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中马合作转型升级。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2017年12月实现部分产能投产。
在文莱,集团派出13人组成的团队与合作伙伴一起正致力于现有港口的效率提升、航线培育、规划建设等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港口的升级改造,实现摩拉港由传统的装卸港向现代综合物流港的升级。
文章来源:广西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