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相待 合作共赢

发布日期:2014-01-23 12:55:28来源:国际商报作者:
中兴通讯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于2004年入驻白俄罗斯并成立代表处。

中兴通讯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于2004年入驻白俄罗斯并成立代表处。2009年,中兴白俄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91万美元。历经近十载耕耘,中兴通讯已在白俄罗斯电信市场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如今中兴通讯生产的通信设备和终端产品在白俄得到了广泛应用,电信市场占有率近28.6%。

如今的中兴白俄子公司拥有中、外籍员工近六十人,比例各占一半。本地员工非常认同公司企业文化,有着极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中兴通讯白俄代表处(以下简称代表处)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长期对本地员工组织技能培训和认证,不断提高公司人才竞争力。特别是在今年,中兴通讯首次在海外展开校园招聘,分别在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和乌克兰基辅举行大型招聘会,为广大留学生提供实习兼职和长期就业的良好平台。此外,为促进留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代表处出资赞助中国驻白俄留学生举办2014大型迎春新年晚会。

另一方面,代表处积极响应总部下达的开展企业运动精神。在工作之余,组织了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并邀请其他中资企业参与其中,为企业间形成了一种强身健体、积极向上的友好氛围。与此同时,为提升员工国家荣誉感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每逢国庆节代表处不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员工们还亲手制作了庆祝祖国华诞的生日蛋糕。

代表处和子公司自成立后在白俄境内与当地多家企业成功合作并付诸实施了诸多项目,与白俄电信、Velcom、MTS和Life等运营商都有紧密、全面的合作,产品涉及无线、有线和终端等领域,项目累计金额近5亿美元,是白俄罗斯通讯市场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白俄电信IPTV项目

中兴通讯自2007年开始为白俄电信独家提供全套IPTV产品,同时为该运营商提供超过150万只ADSL终端,并于2009年与白俄电信签署IPTV项目合作协议。自签订协议至今,该项目已经进行了7次扩容,用户数近100万,为白俄提供基于IP协议的电视网络服务,项目覆盖白俄全境。

白俄电信GPON项目

自2011年起,中兴通讯与白俄电信电开始合作GPON项目,至今用户已达近50万线,为用户提供宽带无源光接入服务,目标是覆盖白俄全境。OVUM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PONOLT总出货量为408.4万线,比2011年总体下降9%,中兴通讯以171.7万线占据了42%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PONONT/ONU总出货量为4027.1万,比2011年总体增加43%,中兴通讯以1302.4万线获得了32%的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一。中兴通讯ZXA10xPON光接入产品已经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21件,国际专利61件。中兴通讯xPON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意大利、荷兰、阿根廷、立陶宛、瑞典、香港、马来西亚、泰国、沙特、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3年Q3,PON系统发货100万PON端口,其中国内75万端,国际25万端。

白俄Life无线全国网项目

自2009年起,中兴通讯着手与白俄无线运营商Best陆续签订了基站的替换、新建和扩容服务。至今已达到1000多个基站,主要分布于白俄的戈梅利、莫吉廖夫和布列斯特州,覆盖白俄国土面积50%。

此外,代表处与奥电集团分支VELCOM之间也保持着长期良好有效的合作,为该客户提供了大量的终端数据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2013年,代表处同白俄各大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终端品牌广告、产品新闻发布会及产品展销会,使公司终端产品形象及品牌信誉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销售额不断攀升。

2013年7月,白俄总统访华期间与我国领导人确立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西接欧盟市场,东联俄、白、哈关税同盟,成为中国投资商拓展欧洲及中亚市场的“跳板”。同年7月19日,公司领导在白俄副总理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见证下,与中工国际、中白工业园管委会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并明确肯定中兴通讯首批入园。

2013年11月,明斯克州副州长参观中兴通讯公司总部并与公司领导进行了座谈,希望中兴通讯在通信工程和监控领域提供先进技术与经验,为中白科技工业园的长足建设贡献力量。

在中国驻白使馆、经商参处领导同事的关怀和指导下,代表处积极寻求与白俄政府部门间的项目合作机会,在政企项目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有效提升了白俄政府公众形象,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兴通讯致力于将中国的创新科技引入全球各地,不仅是中国标准技术的参与者、制定者及积极拥护者,更是中国标准走向国际的坚定实践者。代表处与白俄政府、企业间的项目本着“以诚相待、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入合作,不断提高白俄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标准、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的认识、认知和认可!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