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洞察】朱亚明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谈“双碳”目标
“吃完早餐,乘坐电动汽车,按照智能驾驶规划的路线上班;在绿色建筑里开始一天的工作;光伏发电供能的机器人送来可循环包装的快递包裹;住宅的光伏电池储存电力,接入区域电网……”这是本届服贸会上发布的新书《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中描绘的2060年的生活场景。
——节选自《人民日报》
服贸会期间,安永发布了新书《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并在各项活动中持续分享绿色智慧;安永1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大中华区基础设施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朱亚明就“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发展机遇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采访。文章刊登于9月8日的要闻版,原标题为《实现“双碳”目标 共建绿色家园》。本文根据原文章节选和文字采访内容编辑整理,略有修改,仅供参考。
“双碳”目标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双碳”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国积极响应《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对加速我国社会、经济、能源、技术等方面的转型与重构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与已经度过工业化高峰期的发达国家不同,我们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脱碳之路将格外艰巨。
我们需要积极看待“30·60目标”。一方面,中国已经具备走向碳中和的良好基础,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特高压技术发展与大规模建设、新能源车和锂电池的生产规模及保有量全球领先、森林蓄积量连年增长都预示着我国已做好实现碳中和的准备。另一方面,实现碳中和需要我们“先立后破”,要先形成新的绿色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碳市场建设,研发创新绿色技术,否则将无法彻底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相信在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必将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国际服务贸易合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
随着我国服务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良好的国际间服务贸易合作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助推器”。一是推动低碳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国际先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产业技术动力;二是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通过低碳绿色服务贸易合作,为推动“双碳”目标提供经济投资动力;三是通过国际多边合作,推动碳定价相关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最终实现全球产业链各环节低碳减排“绿色成本”共担,促进绿色贸易发展。
中国的“双碳”目标为国内外企业带来绿色发展机遇
我国实现“双碳”进程中将产生大量新技术、新业态,并将推动实现全球产业链、生态圈的重塑和共赢。“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地全局统筹考虑,在能源供给侧,清洁能源替代以及清洁能源输送和储存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在能源需求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经营过程的低碳化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技术投入强度与绿色金融的支撑能力则是绿色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上述各产业环节对于国内外企业来说均蕴藏着大量绿色发展机遇,企业需要探索以技术飞跃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和商业生态重构,实现更高效、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创新发展。
以下为《人民日报》原文
注:
[1]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如欲转载本文,务必原文转载,不得修改,且标注转载来源为:安永官方微信公众号。如需修改内容,需要获得安永的书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