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洞察】益税优享——现代服务业如何应对压力,化危为机?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令我国经济短期内陷入了“寒冬”,其中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和冲击更是首当其中的。直至三月,实体影剧院放映、物流辅助、航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由于消费受限、交通中断等原因陷入了几乎停摆的状态。2月,我国的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下降13%,而此前三年间,这项指数始终保持着6%至8.3%的正向增速1。
对于现代服务业而言,尽管大部分企业并未受到如餐饮旅游业这些传统服务业一般直接而强烈的冲击。然而,由于此类企业的服务对象涉及产业链上的所有上下游企业,随着大环境放缓效应进一步凸显,缩支节流的压力逐步传导,现代服务行业即将面临疫情造成的业务订单缩减、收入规模下降等不可忽视的滞后负面影响,而如何应对压力、化危为机,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的核心课题。
成本端:灵活运用政府复工复产扶持政策“组合拳”
(一)高密集度的人力与知识要素企业综合利用各地政策缓解人工成本压力
高密集度的人力与知识要素是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的鲜明特征之一。受疫情影响,在出行管控期间众多现代服务业公司纷纷采取了居家办公、远程协作等灵活办公方式来应对疫情,然而高昂的人力资源用工成本却无法削减。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服务业企业,难以负担用工等基础运维成本,面临资金流上的运作困难。为此,企业可利用以下的政策缓解短期的用工成本压力,防止资金流断裂,以待守得云开见月明。
(二)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驱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申请职工培训补贴
对于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驱动的现代服务业,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下必不可省的支出。针对企业的培训开支,企业可利用以下政策:
(三)轻/重资产企业按照运营模式享受地方财政减租免租/融资优惠
大多现代服务业企业(除了租赁等少数行业)通常均以轻资产模式运营,拥有良好的现金流水平,而办公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用是其生产营业的重大成本之一。
(四)研发驱动型企业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在现代化服务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业态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是重要的变革资本。而对于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
收入端:融合线上技术平台创造服务模式“新业态”
此次疫情虽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但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亦有部分融合了在线平台与创新技术的新型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并展现出长远的潜力。
从长远来开,此类企业与国家培育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随着国家支持“新基建”规划的力度不断加大,“新基建”带来的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是现代服务业在“后疫情时代”中寻求业务扩张的新机遇。
(一) 整合产业模式,抓住新兴行业发展红利
(二)灵活搭建企业规模及人员结构,适应捕捉市场新机遇
(三)积极利用地方政府对新型业态的鼓励政策
结语
让广大企业在疫情管控结束后能够恢复生产经营,是未来解危纾困政策的目标。预期各地方政府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通过顶层设计,出台更加灵活的面向各行业财政税收政策,以引导企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用工策略渡过难关。
对于消化社会大量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我们期待政府可在降低用工成本方面出台进一步的扶持政策,必要时给予稳岗补贴、薪酬补贴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必要时或考虑允许资金困难的企业向前弥补亏损或给予退税等等。
在技术进步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国民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战略地位和引擎作用不断凸显。本次疫情作为一个对经济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黑天鹅”事件,在当前时代或将起到催化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外作用,为未来服务产业链整合探索了更多路径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