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报:把握出海新趋势 提升企业生存力
2023年北京双向投资促进系列活动之海外产业园区“走出去”沙龙于4月21日在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主办,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走出去”导航网承办,聚焦如何推动北京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在东南亚地区建设海外产业园区的经验及策略。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从长期主义的视角出发,梳理了1991年以后的“二代东盟”的特征,并对东南亚目前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做了宏观介绍。他认为,二代东盟有三个特征:
一是从发展型国家到发展型地区。过去东盟10国是发展型的国家,新加坡、缅甸各国都在走独有的现代化道路,但是目前东南亚已经演变成一个发展型地区,发展成一个有6.7亿人口的整体。
二是从边缘地带到制度中心。“就像中国一样,东南亚国家也希望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相对核心的部分,但是无论从技术上、资金上还是从其他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东盟在制度化合作方面非常突出,东盟现在跟不少大国都签定了FTA,成为了制度的中心。”翟崑说。
三是东盟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他认为,东盟强调疫情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重视发展逻辑,不太会被其他问题影响发展主线。此外,东盟会借助制度化的合作,在未来不断形成“东盟+”的地区结构。
翟崑深度剖析了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体系性竞争与合作及东盟的应对之道,解读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方向——“家园建设”,并对北京企业出海东南亚地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他认为,目前东南亚地区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智慧城市、互联互通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北京企业出海东南亚要重点关注RCEP、IPEF、CPTPP、DEPA的最新发展以及与国内自贸区的衔接。
“一国一策,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北京企业要以抱团出海2.0版的模式投资东南亚地区。在做好统筹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东南亚各国的产业化、国际化、低碳化、民生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翟崑说。
北京市商务局对外经济处处长庄建蓉表示,境外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地,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和承载平台。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园区,实现抱团出海,是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走出去”企业海外生存能力的重要举措。
本次沙龙是北京市商务局主办的2023年北京双向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后续,北京市商务局还将联合“走出去”导航网举办走进大使馆活动、“走出去”系列课堂活动、“走出去”系列沙龙活动,持续为北京市双向投资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