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经开区:为“千亿硅谷”建设担当生力军

发布日期:2025-05-19 10:37:06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李波
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凤阳海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两侧部署的机械手臂有序运作,机械手前端的抓取装置从生产线上抓起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光伏玻璃,送往下一个工艺流程。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汪涛告诉记者,公司已在凤阳经开区开工建设2座日熔1200吨光伏压延玻璃窑炉及配套生产线,产品主要销往苏浙皖等地。

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凤阳海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两侧部署的机械手臂有序运作,机械手前端的抓取装置从生产线上抓起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光伏玻璃,送往下一个工艺流程。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汪涛告诉记者,公司已在凤阳经开区开工建设2座日熔1200吨光伏压延玻璃窑炉及配套生产线,产品主要销往苏浙皖等地。

作为著名的“石英之乡”,安徽凤阳有着丰富的石英矿产资源,储量和开发价值在全国领先,这也为凤阳打造“千亿硅谷”带来了底气。作为全县工业经济主阵地,凤阳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硅基材料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生态,在“千亿硅谷”建设中担当生力军。

打造“千亿硅谷”,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凤阳海螺光伏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安徽海螺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凤阳海螺是海螺集团“一基五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中新能源产业板块首个光伏玻璃项目。该项目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凤阳经开区硅基材料的“新质生产力”含量。

据汪涛介绍,在土建阶段,该项目就考虑了VOC改造,积极落实VOC废气处理,减少投资成本,降低熔化能耗,提升环保水平。同时,工厂还大力开展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取消了现场局控,通过中控室对工艺流程进行全程监控。“譬如窑内的温度调整,以及机械故障等,都可以在中控室调度,减少了巡检工作量。”汪涛说。

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也是凤阳经开区硅基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规划一期至四期项目,正陆续投产,日产能约11500吨,年产能约400万吨。”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永杰介绍说,福莱特项目在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之举,运用MAS、SAP、ERP系统三大主要信息化数据系统融入产线,高效生产。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福莱特光伏玻璃也极具科技含量。譬如公司生产的白压花玻璃具有独特的配方和特殊的花纹设计,大大降低光线的反射率和吸收率,使其在各种入射角度下都有极高的太阳光透过率,从而能大大提高光电、光热转换效率。“我们的产品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薄,二是透光率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就变高了。”张永杰介绍说,白压花玻璃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实现了光伏组件盖板玻璃的国产化,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通过招引各类上中下游配套企业,凤阳经开区已逐步形成硅基特色产业集聚区,从日用玻璃、浮法玻璃到光伏玻璃,硅基材料产业链正在逐步向高端延伸。为了更好支持产业发展,凤阳经开区还着力建设凤阳港,由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鸿远港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港口凤阳公司,已开通凤阳—乍浦、淮安、南通、南京、太仓、连云港、周口、淮滨、蚌埠等9条集装箱航线。港区距凤阳北高速入口仅4公里,有着良好的公路与水路集疏运条件。

来到凤阳港作业现场,码头上正停靠着一艘货轮,龙门吊有序作业吊装。现场管理人员介绍说,公司主营业务为集装箱装卸、堆存及相关业务,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纯碱、石粉、石英砂、光伏玻璃、组件、粮食、建材、电器等,月吞吐量达1万标箱。港口现有22名工作人员,每日装卸量在450标箱左右、堆场提还箱作业在600箱左右。

凭借一批卓越的企业以及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凤阳经开区勇立潮头,为建设“千亿硅谷”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