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专利密集型产业注入“强心剂”

发布日期:2023-10-18 10:59:43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伟伦
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正在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在与时俱进中迎来新需求,取得新突破。

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正在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在与时俱进中迎来新需求,取得新突破。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特别指出“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知识产权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方案》贴近国家新的发展趋势,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需求,将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领域新业态、区域重点产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支撑,也将为广大的科技创新者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从业者注入“强心剂”。

政策端发力正逐步细化

加强专利保护可以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能有效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从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更加注重从现实需求中凝练科研问题并进行攻关,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政策,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事实上,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就提及,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将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7.5%。二者都属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范畴。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6月编发的《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2022)》中看到,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范围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医药医疗产业,环保产业,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等七大类。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运营体系处处长陈明媛日前公开表示,从政策推动角度看,未来将突出转化导向,即更加面向产业终端的转化,引导高校院所树立专利不转化就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去倒逼整个专利管理的优化和提升。

“在制度层面,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主要通过畅通流转、金融赋能、转化见效三方面工作开展。按照中央部署,我国正在加速构建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圈,搭建‘平台+产业+资本+机构+人才’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陈明媛说。

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开放许可已在省级层面开展试点工作,截至今年8月,对3.8万件专利试点了开放许可,匹配企业9万多家,达成许可项目超过1万项,该制度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减少谈判的交易成本,提高专利转化效益。

此次《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求了“从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对此,有业内人士称,更好地发挥专利的价值,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的生态。这一举措有望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2022年为36.7%,较2021年提高1.3个百分点。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8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4.78万亿元,增长了170%。其中,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贡献了全国93.7%的技术输出和82.8%的技术吸纳。

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专利密集型产业因其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产值贡献的特征而愈发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自然成为实施创新发展路径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业内人士透露,本世纪初,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重视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定期开展相关统计研究并发布统计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和统计管理局(ESA)2012年联合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首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生产或使用大量知识产权并强烈依赖知识产权的产业”。美国目前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分为专利、版权和商标密集型产业三类。与之相比,欧盟覆盖了更多的产业类型,不但增加了外观设计和植物品种权,而且彰显了地区特色。

我国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将“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预期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按照《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2022)》中统计的2021年数据来看,专利密集型产业七大产业中,医药医疗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0.92%,增长最快;其后是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和环保产业,比上年分别增长 18.07%和 17.47%。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及绿色低碳等相关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