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外贸再加码 新场景为企业增添获得感
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以下称“新场景”)日前在江苏、福建、广东等10个省(市)开展首批试点。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布局相关业务。
各地试点广泛开展
福建省是此次新场景首批试点地区之一。2月20日,新场景试点工作首日,中国银行福建省三明分行成功对接新场景下全国首笔企业融资授信申请业务,为当地一家外贸企业核定授信600万元。当天,中国银行福建省内泉州、漳州、莆田等地分支机构积极配合当地外汇管理部门,累计为11家企业在新场景下受理融资授信业务,总金额超过1亿元。
也是在这一天,中信银行南京分行通过新场景为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外贸企业成功办理银企融资对接。至此,中信银行成为江苏省首批成功完成跨境服务平台新场景试点的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在东莞、佛山、广州等广东省8个地市为14家外贸企业核定融资授信申请。珠海某生物医药企业因出口订单备货有融资需求,经中国银行广东珠海分行介绍,在试点首日通过平台提交融资意向。中国银行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开展线上对接,迅速核定800万元授信,解决企业出口融资的燃眉之急。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同一天,该局辖内54家企业自主发起融资授信申请68笔,其中9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11家商业银行对其中59笔融资授信申请与企业有效开展对接,成功受理融资授信业务41笔。
此外,宁波银行温州分行通过新场景成功受理了温州市首笔融资需求,对象为一家经营彩涂铝卷、高档防火铝塑复合板及 PET 膜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年出口海关量近2000万美元,需求额度为100万美元。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则通过新场景为当地一家供应链服务企业成功落地一笔出口押汇业务。
有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国内6家试点银行已在平台上为10家外贸企业累计授信额度超过42.3亿元。
新场景瞄准融资痛点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介绍,在新场景中,企业可登录“数字外管”平台自主开通应用场景功能,向不超过3家银行提交融资授信申请。银行收到企业融资授信申请后,可在企业授权下查看企业外汇收支相关汇总数据等信用信息,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和内部风控要求,决定是否受理,成功授信后在平台登记授信金额、期限等信息。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介绍,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在监管调研工作中发现,中小外贸企业谋求发展过程中资金使用需求迫切,但在传统贸易融资服务模式下存在一定障碍。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管理不够规范,信用信息匮乏,质押物造假或重复使用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难以采信企业自行提供的质押物凭证等信用资料,在办理跨境融资持谨慎态度。银行也缺少核查质押物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为了查验重要单据的真实性,往往需要到企业现场进行逐单核查。为防范重复融资,银行还会在事后将企业的融资情况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收付汇、海关进出口量进行比较,分析合理性。由于缺少银行间质押物使用情况的信息共享,银行也难以掌握企业在同业融资的具体情况。对监管部门来说,也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监测、核查、检查虚假欺骗性融资交易。“针对上述难点和痛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快区块链技术研究,在跨境领域探索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动搭建监管部门、银行、企业等广泛参与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曾圣钧说。
稳外贸再迎金融助力
据了解,与以往场景相比,新场景有着不小的进步。试点地区的外贸企业可以自行或联系银行在数字外管平台开通跨境平台银企融资对接业务,企业自主向1至3家银行发布融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融资的可获得性。银行通过跨境平台获取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并对接企业,在获得企业授权的情况下,银行可通过跨境平台企业信用信息查证应用场景,查询企业跨境信用数据,并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和银行内部风控要求,决定是否受理该融资授信申请,成功授信后在平台登记授信金额、期限等信息。“该业务相当于利用企业的线上数据进行质押,关键在于数据是由监管机构和银行共同提供和验证,真实性有保障。此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也打破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大部分操作都在线上完成,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融资体验感。”曾圣钧说。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大力推进“数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设,从2017年开始密切跟踪新技术发展,推进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创新应用,探索搭建外汇业务基础性平台体系,培养跨境金融服务应用生态。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推出多个业务场景,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发货后)、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服务贸易付汇便利化应用场景、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应用场景、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中欧班列应用场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