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经济竞争力上升至29位
在今年的IMD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立陶宛排名29位,比去年上升3位,领先于周边国家(爱沙尼亚、波兰、拉脱维亚分别排名35、38和40位),并且超过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国。
经济和创新部长Virginijus Sinkevičius表示,在劳动力市场压力下,立陶宛企业寻找到了新的方法来保持竞争力,他们充分利用欧盟投资促进政策,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新的管理机制、新的信息系统以及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了生产力。这样的商业环境允许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竞争力,最终将创造就业改善人民福利,是竞争力排名提升的秘诀。
中小企业金融的经济顾问Alexander Izgorodin表示,立陶宛经济平衡增长是IMD指数上升的重要原因。今年出口增长、公共财政和劳动力市场指标都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但IMD指数也反应了一些问题,例如融资和金融市场对立陶宛竞争力的制约仍然较大,银行和金融服务指数较上年有所下降。
根据立陶宛企业署提供的数据,在竞争力排名的各个指数中,立陶宛商业效率指数从第30位升至第23位,对总分排名的提升贡献最大。此外,公共部门效率从第29位升至第31位。但经济发展评级从39位下降至36位,基础设施指数从第30位下降至第29位。从指数分析来看,立陶宛经济竞争力目前面临五大挑战:提高经济生产力和投资;通过研发促进创新; 吸引外商投资推动高科技发展; 保持中小型企业的出口和商业竞争力; 确保公共部门的效率。
在2018年10月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中,立陶宛也上升2位在190个国家中排名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