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自贸区政策
(1)欧美TTIP谈判进展
2013年2月13日欧盟与美国已就尽快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达成一致。2013年6月欧美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截至2015年5月底,已举行9轮谈判。欧美有望建成世界最大的自贸区,涵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据欧盟估计,一旦欧美自贸协定生效,每年将分别给欧盟和美国创造1190亿欧元和950亿欧元产值,同时也将对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最近一次的第八轮谈判在2月6日结束。欧盟首席谈判代表伊格纳西奥-加西亚-贝尔塞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监管合作是TTIP中最具创新性的领域,谈判由来自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直接参与,包括化学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汽车、医药和纺织工程等行业。双方承诺,协议不会削弱欧盟和美国对环境、消费者权益、安全以及其他公共政策目标的保护。美国首席谈判代表丹尼尔-马拉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双方讨论了几乎所有交叉监管领域的协议文本用语,包括监管一致性、贸易技术壁垒等。TTIP中监管问题谈判的基本原则是不损害政府在保护消费者、工人、环境等方面的权力,同时通过减少边境贸易的繁文缛节,减少收费和拖延,来促进双边贸易。
目前为止,根据公开的消息,欧美谈判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且TTIP在欧盟内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和质疑。一是关于投资者-政府争端解决机制(ISDS)前途未决。在2014年年初欧委会决定暂定谈判并启动意见征询活动后,今年年初公布的意见征询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表示反对或质疑。3月份,欧委会新任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宣布对ISDS改革计划,并强调要重启有关谈判。二是对于谈判透明度的质疑。欧委会自从谈判开始就面临两难,一方面是欧洲议会、民间机构强调谈判要充分透明,欧委会不得不公开谈判指令及部分欧方建议文本,另一方面谈判要求有一定保密性,才能达成平衡的协议。三是如何处理与第三方的关系。土耳其、瑞士、挪威、冰岛等国家与欧盟具有关税同盟关系,如果欧美之间达成协议,但这些第三方国家没有和美国建立自贸关系,则会面临竞争劣势,即美国进入欧盟的产品可以自由进入这些国家,而这些国家产品进入美国却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第九轮TTIP谈判于4月20-24日举行。
(2)欧亚经贸关系
近年来,欧盟充分认识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舞台中的作用,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日益重视加强与亚洲国家关系。亚欧领导人会议已进行10次。在亚欧会议框架下,还有亚欧外长会议、经济部长会议、财政部长会议、贸易投资高官会议等活动。
2013年11月,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宣布启动投资协定谈判,截至2015年4月,已举行5轮谈判。
2010年10月,欧盟与韩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已经在2011年年底开始生效。欧委会认为,这份欧韩双方经过三年谈判才最终达成的协议,是欧盟迄今所签署的“最雄心勃勃的”贸易协议,也是与亚洲国家达成的首份自贸协定,具有象征性意义,反映出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最新走向。鉴于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一贯崇尚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欧盟正将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双边层面,寻求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事实证明,欧韩自贸协议对欧盟稳定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3月,欧委会发布欧韩自贸协定年度报告称,自2011年开始,欧盟对韩货物出口额增长35%。欧盟各行业部门出口均有增长,其中,完全自由贸易货物出口额增长46%,半自由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37%,汽车业出口额增长90%,运输设备出口额增长56%,为欧洲扭转经济困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欧盟和新加坡的自贸协定谈判已于2012年12月结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于2014年10月17日结束,投资部分内容已作为投资章节纳入双边自贸协定。目前,协定尚未完成内部报批程序。
欧盟和印度的谈判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双方在农产品、汽车市场开放,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开放,政府采购、环境及劳工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有待双方政治解决。据悉,为推动谈判取得进展,欧委会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致信印度贸易部长,希望双方加快谈判进程。
2012年以来,欧盟还相继宣布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启动自贸协定谈判。其中,欧越自贸协定谈判推进顺利,双方有望于今年签署自贸协定。
2013年3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宣称将启动双边自贸区谈判。据欧盟推测,欧日自贸区协定签署后,欧盟向日出口额将提高30%,相当于欧盟GDP的1%,并将创造40万个就业岗位。双方于2013年4月正式开始谈判,主要议题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2014年5月,经评估,欧委会认为谈判符合进展预期,决定继续推进谈判。双方已交换货物、服务和投资市场准入要价,并就政府采购再次交换出价。此外,在多数章节双方已合并文本。截至目前,双方共举行10轮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