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简介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由14个非洲下撒哈拉地区国家、科摩罗和法国组成,14个国家包括西非地区的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中非地区的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和乍得。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脱胎于法国在非洲的前殖民国家共同体,其主要目的是共同保证上述国家在宏观经济上的稳定性。 1959年,法属西非地区8国共同成立了西非国家中央银行(BCEAO),用以取代前法属西非国民银行,法属中非地区6国也于同年成立了BCEAEC,即今天中非国家银行(BEAC)的前身,科摩罗则在1981年成立科摩罗中央银行以取代法属科摩罗国民银行。所有这些中央银行均在法国财政部设立“业务帐户”,以保证其货币的可兑换性,而法国财政部则扮演着联邦银行的角色。直到1999年1月1日欧元取代法国法郎以前,非洲法郎和科摩罗法郎一直与法国法郎直接挂钩,其后非洲法郎和科摩罗法郎改为与欧元直接挂钩,但是在货币合作的机制上并没有任何改变。 法国与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国家进行货币合作一般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保证各成员国货币与直接挂钩货币的无限制兑换、固定平价、自由转移和集中外汇储备(目前有三个成员国被要求必须将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存入其在法国财政部开设的业务帐户中)。 业务帐户的使用由法国政府与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各中央银行代表签署协议加以规定。业务帐户在法国财政部开设,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透支。当然,为了防止部分国家的业务帐户出现长期透支的现象,也采取了预防措施加以避免。 法国与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国家每年举行两次财长会议对有关议题进行商讨。 <译自2008年10月6日《喀麦隆论坛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