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会聚焦全球安全挑战 讨论欧洲在世界中的作用等议题

发布日期:2024-02-19 08:36:32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为期三天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下简称“慕安会”)近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讨论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全球多个安全挑战。

为期三天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下简称“慕安会”)近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讨论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全球多个安全挑战。慕安会主办方此前发布《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聚焦全球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报告认为后冷战时代关于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乐观主义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局面的风险。

讨论国际秩序的现状与未来等议题

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当地时间16日在德国慕尼黑开幕。为期三天的会议主题为“通过对话促进和平”,聚集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代表,其中包括约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中新社报道,慕安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开幕讲话中谈及乌克兰局势、巴以冲突等。他表示,慕安会希望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对话促进和平。期待本届慕安会与会者在未来几天的讨论中,为当今世界的悲观和沮丧氛围找到“一线希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谈及巴以冲突、气候危机、全球秩序等议题。他表示,当今世界面临严峻挑战,但国际社会比过去75年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当前形式的全球治理正在加剧分歧并助长不满情绪,国际社会必须以新的紧迫感和团结精神,基于公正基础采取行动,建立一个“让人人受益的全球秩序”。

据介绍,本届慕安会集中讨论国际秩序的现状与未来、多边治理机制改革、地区冲突、气候和粮食安全等跨区域挑战,以及欧洲在世界中的作用等议题。

在主要议程外,会议期间还将面向公众举行多场活动,涉及德国安全政策转折、数字和信息技术领域创新需求等。

慕尼黑安全会议创始于1963年,前身是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年度论坛之一。

泽连斯基敦促西方提供更多军事援助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17日,在出席慕安会发表讲话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请求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提供支持,以防止乌克兰“被摧毁”。报道称,在乌军面临弹药短缺以及最近从顿涅茨克地区重镇阿夫杰耶夫卡撤军的背景下,他敦促西方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

泽连斯基在讲话中提到了乌军面临严重的弹药短缺问题,并称“让乌克兰人为地处于武器短缺的状态,特别是缺乏火炮和远程能力,是在让(俄罗斯总统)普京能够适应当前的战争强度”。他还称,与西方政客的做法不同,普京行动迅速。

在讲话的结尾,泽连斯基说道:“请不要询问乌克兰战争何时结束。要问问你们自己,为什么普京仍然能够让它继续。”

《华盛顿邮报》称,泽连斯基似乎是在直接对那些反对追加对乌援助的美国议员喊话,并试图在没有直接点名美国官员的情况下强调其中的利害关系。

北约向美国国会公开喊话

央视新闻报道,在本届慕安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继续对俄乌局势拱火浇油,希望将俄乌冲突长期化。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6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向美国国会公开喊话,敦促国会尽快通过相关法案、向乌克兰提供计划中的600亿美元的军事支持。

此前因为美国国会两党党争,相关法案迟迟无法获得通过。斯托尔滕贝格表示,美国必须向乌克兰兑现此前所承诺的军事支持。

17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表示,她已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她承诺美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努力确保乌克兰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武器。

此外,在本次慕安会前夕,北约成员国德国与法国分别与乌克兰签署安全保障协议。协议规定,2024年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总额超过70亿欧元的军事支持资金,且德国将在协议期限内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支持。而法国将于2024年向乌克兰提供价值最高达30亿欧元的额外军事支持,并将在军备供应、国防工业合作、信息、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

“中国愿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国愿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

新华社报道,王毅表示,我们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坚持不干涉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坚持标本兼治,反对短视片面。在中方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成为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实践。

近期巴以冲突升级外溢,红海局势持续紧张,再次说明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几代民众颠沛流离,至今没有实现合法建国,这是当代持续最长的不公。中国坚定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为停火止暴奔走,为保护平民尽力。推动安理会通过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首份决议,发表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立场文件。中方呼吁加快实现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召开更大规模、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真正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处。

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从未放弃劝和的努力,从未停下促谈脚步。习近平亲自同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各国领导人深入沟通,为应对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还专门发布立场文件,多次派出特使穿梭斡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通往一个目标,就是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

我们持之以恒推动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当务之急是防止恶性循环,解决当事方合理安全关切,推动局势实现降温回稳。我们推动缅甸各方在中国昆明签署停火协议,坚决维护缅北和平稳定,鼓励东盟在不干涉内政前提下促进缅甸问题妥善解决。我们还积极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温和施政、防止恐怖主义再次滋生蔓延。

中国疆域辽阔,邻国众多,历史遗留的矛盾争端错综复杂。我们始终坚持协商管控分歧,对话解决争议。我们愿与东盟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进海上合作与共同开发,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16日至17日,王毅在出席慕安会期间应约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法国外长塞茹尔内等人。关于王毅会见布林肯,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评论称,这是继1月底王毅在泰国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面后,中美高层在三周内再度面对面接触。有学者分析认为,中美关系目前止跌企稳,但今年面对美国大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等重大考验,预计中美外长会在慕尼黑相互交底,避免再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冲击双边关系,同时也会把今年双边高层互访、定期对话提上议程。

慕安会为“双输风险”焦虑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办方近日在德国柏林发布《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报告认为,后冷战时代关于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乐观主义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局面的风险。

新华社报道,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这份报告的前言中表示,“双输”已成为今年慕安会的“非正式座右铭”,必须避免因秩序支离破碎而陷入更为“双输”的局面。

报告说,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不再关注全球合作的整体利益,而是越发担心自己的相对收益少于其他国家。由此产生的“双输”趋势已经出现在诸多领域,并席卷了各个地区。

以乌克兰危机为例,报告认为危机破坏了该地区建立合作安全秩序的愿景,后果便是整个欧洲无法继续享有和平红利,不得不在自身防务和援乌方面耗费更多资金。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指出,所谓“双输”局面体现在俄乌冲突等地缘危机升级以及大国博弈回归的背景下,部分欧洲国家对自身“硬实力不足、规则制定能力下降”的焦虑。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发展。”霍伊斯根近期表示,必须增加来自全球南方的与会者比例,将对话扩大到跨大西洋国家之外。

在去年的慕安会上,许多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人纷纷呼吁建立更加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秩序。在一场分组讨论会上,针对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关于应对全球挑战需要更加团结和更多国际合作的观点,加纳总统阿库福-阿多直言:“谈到团结,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危机和俄乌冲突带来的冲击,但从中看不到来自西方的团结。非洲是一个被遗忘的大洲,我们只能自救。”

在今年的报告中,全球南方概念被反复提及。

报告提到,世界经济的分裂会带来巨大的代价,特别是会增加低收入国家的负担。对很多全球南方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和平红利从未兑现。从他们的视角来看,西方强调所谓“捍卫基于规则的秩序”是虚伪的,旨在维护西方的主导地位。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表示,从去年起,慕安会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认识到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西方立场的全球南方国家很少,因此西方国家正有意识地影响和争取全球南方国家。

报告承认,部分国家秉持零和思维,片面强调相对收益,导致世界面临“双输”困境。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莱昂纳德此前撰文指出,西方主导的零和方式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会使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报告给出的方案却是:跨大西洋伙伴和“志同道合国家”在投资国防和威慑的同时,有选择地与“政治志趣相投的国家”追求互利。

官方边会聚焦中欧美气候合作

正值慕安会举行期间,全球化智库(CCG)17日与慕尼黑安全会议联合举办官方边会。

中新网报道,会议以“中国、欧洲和美国:大国政治时代的气候合作”为主题,邀请各方政策顾问和领域专家,通过气候外交和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问题视角,审视中欧美双边和三方关系动态,探索中国、欧盟和美国如何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全球合作。

CCG理事长王辉耀在开幕讲话中表示,世界政治的下行趋势、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可能会引发“双输”局面。我们必须避免因国际秩序的支离破碎而陷入“双输”局面。本届慕安会报告鼓励我们所有人更加认真地思考如何才能停止这一局面的恶性循环。气候合作有望成为一线希望。

慕尼黑安全会议副主席莱纳·鲁道夫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挑战,谁都不能否认或逃避,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了中国、欧洲和美国在气候政策方面的合作。

现场主旨发言后,各与会嘉宾围绕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政策变化、中欧美绿色转型议程、三边气候合作,全球气候治理不力带来的安全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嘉宾表示,受气候影响,人类生存问题愈发严峻。中国、欧盟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同时也是三大污染排放最严重的经济体,中欧美三方关系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至关重要。三方需相向而行,正视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国际领导力,以协作方式进行良性竞争,并致力于三边合作,共同应对气候挑战。目前,三方已就绿色基础设施问题达成共识。尽管大国竞争日益激烈,冲突和挑战不断出现,但面对气候变化这一难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努力采取行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