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迪特福特“中国狂欢节”主打“中国龙”元素
【欧洲时报2月7日编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普法尔茨阿尔特米尔河畔的迪特福特小镇(Dietfurt)因其对中国文化近乎狂热的喜爱而闻名。该小镇每年都会在二月的某个周四举办“中国狂欢节”(Chinesenfasching)。2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狂欢节”又将在这个“中国小镇”拉开帷幕。
德新社报道,今年迪特福特“中国狂欢节”将运用“中国龙”元素而非“黄脸”来进行宣传。根据该镇的声明,“黄脸”已经不再合时宜。现将文章编译如下。
今年,迪特福特的宣传牌和海报上不再出现“黄脸”的中国面孔,而是一条中国龙。该小镇旅游办公室发言人表示,还将使用来自中国友好城市南京的原创灯笼。狂欢节游行期间不应该再有任何人的脸被涂成黄色。然而,对于一些游客可能会化妆的情况,该市无法阻止。(2023年“中国狂欢节”前夕,曾有一位亚洲面孔的女性博主抨击狂欢节活动——白人把脸涂成黄色、模仿中国人的口音和服饰有“种族歧视”之嫌。)
“中国狂欢节”传统上在“胡闹星期四”(Unsinnigen Donnerstag)举行,人们在这一天会穿上中国古代服饰,并举行大型盛装游行和各种庆祝活动,距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还发布了皇帝告示。2021年,首次出现了皇后。节日的口号不是“Helau”或“Alaaf”,而是“Kille Wau”。这一奇观通常会吸引数千名围观者。
从迪特福特镇的角度来看,该节日为巴伐利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迪特福特与南京市有合作伙伴关系,有良好的联系和互访。当地旅游局发言人表示,对于南京的合作伙伴来说,关于黄脸、种族主义指控和侮辱的争论是不可理解的。“他们不会感觉受到歧视。”
有关“中国狂欢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一个传说。相传,在中世纪,迪特福特人曾拒绝一名前来收税的官员入城。这位官员随后向他的雇主主教抱怨说,迪特福特人民“像中国人一样”躲在他们的墙后。这里的墙就是指中国的长城。自此以后,人们就将迪特福特居民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人”,而当地人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绰号并逐渐开启了一系列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