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手工艺周 香港将传中华文化

发布日期:2023-05-14 07:43:09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田皓雪子、实习记者朱若溪
2023年伦敦手工艺周上,香港慈善团体飘雅活艺带来数十件竹藤、木雕及霓虹灯等材料制作的工艺品,捕捉到了香港不断变化的景象、声音和精神,展现香港工匠的技艺和创意。

在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的支持下,香港慈善团体飘雅活艺将名为“手制心造:香港工艺品”的手工艺展,带到2023年伦敦手工艺周。展览将于5月8日至21日在南肯辛顿历史悠久的皇家雕塑协会展出,24位来自香港的艺术家和当代工匠带来多元化的作品。其中包括数十件竹藤、木雕、金工及霓虹灯等材料制作的工艺品,以捕捉香港不断变化的景象、声音和精神,展现香港工匠的技艺和创意。展前开幕会于5月9日晚开始,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罗莘桉出席酒会并致开幕词。

“手制心造:香港工艺品”手工艺展5月9日在皇家雕塑协会开幕,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罗莘桉、香港慈善团体飘雅活艺创办人陈雅文、飘雅活艺基金会创意总监及策展人陆咏沁出席酒会并致开幕词。本次展览突出“手工艺品”和“心灵”之间的联系,包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特别之处在于每位年轻的艺术家都会与一位资深的前辈艺术家组合,从不同领域结合,带来合作作品。这不仅对年轻艺术家是一种历练,也包含着中华历史中的“传承思想”。展览包括大量的竹藤、木雕、金工手作和霓虹灯制品,大多兼顾到环保主题,每件作品都可以用手触碰,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在制作过程中倾注的感情,以及“人与自然”“世代传承”的文化内涵。

罗莘桉表示,香港经贸处希望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向英国及欧洲的朋友传达,香港不仅仅是美食天堂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既具有浓厚华人文化,又承载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集聚地,是中西方文化、艺术碰撞的中心。“手制心造”展览带领很多优秀的香港艺术家来到英国,展现创作自由,传达香港特有的文化内涵,并且用极具感染力的方式使西方观众感受华人文化文明和精神遗产。在筹备阶段,香港经贸处提供了许多帮助,包括负责整体作品的运输和提供场地支持。罗莘桉表示希望将多位艺术家的成果充分展示给到场的各位观众,每一个环节都有用心准备。

罗莘桉强调,香港在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赋予香港许多期望,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中心,香港应该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发挥独特的优势,背靠强大深厚的祖国,既能确保香港与内地保持得天独厚的联系,同时又能面向国际,发挥往来交流的枢纽优势。他说,自己作为香港经贸处的负责人和在英华人,必须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象表达出来,扮演好香港和华人故事的讲述者。

罗莘桉向《欧洲时报》记者分享,自己在本次展览中最喜欢的作品是题为《巧雀奇遇》的麻将牌,分别有香港版和英国版两个版本。艺术家在普通的麻将牌中融入了香港和英国当地的文化符号,比如香港版牌面上有点心、当铺、帆船的设计,在英国版中有红色邮筒等英国标志物。罗莘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注重体现两地文化的作品,很好地把英国观众所熟知的符号融入到中国传统物品之中,让观众沉浸在作品里,能够感受到华人文化。他表示,麻将本身是一个很贴近生活的娱乐休闲游戏,观众可以坐在桌椅旁边用手去抚摸这些手工艺品并与其互动,通过触感延伸至更多对华人文化的认知,把观众的心绪和遥远的香港拉的更近。

同时,随着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象征着整个大流行的又一重大拐点,罗莘桉表示香港已做出许多调整去迎接世界游客的到来。首先今年2月推出的“Hello Hong Kong”香港友好系列活动,通过发送50万张免费机票,拉动世界各国游客对香港的旅游兴趣。其次香港在近半年时间举办了超过250个中到大型活动,包括各种商务会谈以及文化艺术、体育活动;香港经贸处也将在今年5月、7月、10月于英国举行香港艺术电影节,专门邀请香港演员来伦敦交流和分享艺术创作心得。本月将会有一个由80人组成的器乐乐团,与出色的舞蹈家们共同带来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歌舞剧。

此外罗莘桉称,在香港本地,香港故宫博物馆等场馆也在开展各式活动,积极带动香港整体的文化艺术氛围,让游客感受到香港的旅游业并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更加亲切。罗莘桉激动地分享到自今年2月香港口岸恢复通关后,到港游客已有近150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60倍。他表示,目前在国际环境中,香港还在面临各个方面的挑战,但香港经贸处有信心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将人与人的信任重新建立和连接起来。正如本次展览的主题“手制心造”,其中蕴含的是古老的华人智慧。中华文化认为人和人的一切交流都是从心开始,从心灵深处建立联系,只有用心去感受各地文化和信息,才能感受城市中承载的历史记忆。

年轻手工艺术家周健龙为本次展览带来了作品《华堂流光》,这是一个用白橡木、樟木制作的储物柜,既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件雕塑艺术品。周健龙表示,这件作品是和木雕工艺师前辈萧炳强一起完成的,其亮点在于精美的手工雕刻藏在普通的柜门之后,随着柜门向两侧打开才能缓缓露出全貌,这也是所谓的“柜中有柜”。周健龙表示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雕塑作品日常化,这次与萧炳强共事的过程中将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元素加入手工艺作品,看起来寻常的生活用品蕴含了大量的巧思和扎实的手艺,使他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