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方宣布临时停火三周 地震灾区搜救与灾后防疫同步进行
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办公室2日发布声明说,出于对全国地震灾民的同情和理解,为加快救援和重建工作、维护和平与稳定,自2025年4月2日至4月22日期间实施临时停火。
缅甸军方发布临时停火声明
香港中通社报道,缅甸国防部发布的临时停火公告公告说,特大地震和之后的余震造成道路、桥梁和建筑物受损,导致人员伤亡。国家正全力以赴继续开展救援和重建工作。在停火期间,敦促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和其他武装团体不要扰乱和攻击公共交通路线,不要伤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要攻击安全人员及其基地或干扰总部的行动。如果采取此类行动,国防军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民众。
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3日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4715人受伤,另有341人失踪。军方领导人敏昂莱在4月1日表示,失踪人员大多数人被认为已经死亡,他们幸存的机会很小。
另外,该国的民族团结政府已在上周末宣布暂停进攻性军事行动,以帮助促进地震后的救援行动,持续两周。
缅甸军政府为缅甸军方领导的政府机构,但大片地区不受军政府控制,而是由民兵等实力集结而成,这使得统计地震伤亡等关键信息变得极其困难。敏昂莱将于4月3日至4日出席在泰国举行的地区峰会,讨论地震应对措施。
目前位于震中附近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主要由军政府控制,但同时面临来自果敢同盟军和若开军的威胁。形势复杂,对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制、救灾进度带来影响。有当地人反映,在仰光等地,有团伙穿着军服趁机打劫,还有团伙到处拿大家捐赠的物品再加价卖给难民。
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接管政权,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被军方扣押。自那以来,该国一直深陷于血腥内战之中,随后曼德勒等地区爆发示威活动。道路和医疗等基础设施被摧毁,水、食物和药品供应陷入短缺。
搜救与灾后防疫同步进行
3日是缅甸“3·28”大地震后的第六天,当地搜救与灾后防疫正同步进行。
目前,曼德勒地区持续高温,白天最高气温约40摄氏度,蚊虫较多。香港红十字会国际及赈灾服务主管程德君表示,高温一方面影响救援人员体力,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卫生防疫方面的次生灾害。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医生萧粤中提到,高温天气下,遇难者遗体需尽快妥善处理,以防污染地下水。
目前,中国救援队伍严格执行队员梯次轮换作业制度,严格落实归队人员、装备洗消措施,定时对营地内部及周边进行消杀,确保卫生防疫安全。在曼德勒搜救期间,中国公羊救援队联合在缅华侨华人志愿者组建了防疫消杀特勤队,对各个已排查完的废墟进行防疫消杀作业。
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还到曼德勒一处灾民安置点,为当地民众义诊。
中国援缅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香港中通社报道,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通报,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第二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于4月3日上午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运。
据了解,第二批援助物资包括800顶帐篷、2000条毛毡、3000箱饼干、2000箱矿泉水等急需物资,搭载国货航包机运往仰光。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表示,中方愿根据缅方需要,持续提供援助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害。相信在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缅甸人民一定能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2日起,缅甸曼德勒国际机场已经开放用于救援飞机起降,4日预计开放本地航空客运起降。
联合国:缅甸灾区情况不乐观
联合国方面4月1日表示,缅甸地震灾区的情况并不乐观,依然面临断水断电,物资匮乏等困难。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缅甸的紧急援助。
4月1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缅甸副代表朱莉娅·里斯表示,寻找幸存者的窗口期正在关闭,缅甸地震给当地造成巨大破坏,受灾民众对食品、药品等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地震给很多儿童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朱莉娅·里斯说,“我看到(地震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整个社区被夷为平地。我遇到过因目睹房屋倒塌或亲人死亡而受到惊吓的孩子。我们在那里(曼德勒)的时候,有多次余震发生。孩子们焦急地等待与失踪家人团聚,父母们在绝望地寻找他们的孩子,这种心理创伤显然是巨大的。”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1日表示,缅甸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遭受大面积毁损,医疗用品面临严重短缺。同时,高温天气等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风险大大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驻缅甸代表费尔南多·图沙拉说,“我看到病人涌入内比都的医院,医院里挤满了病人,医疗用品也几近耗尽,一些医院出现电力中断问题。目前在水供应、卫生设施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可能会造成传染病传播,我们需要尽快控制相关情况。”
此外,联合国驻缅甸临时人道主义协调员科尔西表示,缅甸的人道主义响应一直资金不足。今年已经进入4月,缅甸人道主义响应所需的11亿美元中只有不到5%到位。现在又发生了地震,紧急资金对于拯救生命至关重要。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加大对缅甸的紧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