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5年地方提振消费“发力点”
消费,关系经济发展,关乎美好生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扩消费工作意义重大。
在近日召开的扩消费工作推进会、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扩消费成为两场会议的重要关键词。随后,多地陆续召开两会以及商务工作会,“提振消费”一词同样被高频提及。如何让消费市场暖起来,促进消费“主引擎”释放强劲动力?从地方各自的报告中,可以窥见其促消费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首要任务。
河南:抓好促消费专项行动
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出台实施细则,落实扩领域、扩品类、扩规模的要求。进一步压缩审核周期,加快补贴兑现进度,提升消费者参与换新的便利度、获得感。加强资金统筹使用,加强监管,通过以旧换新工作,完善提升内贸流通监测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打好“多元消费场景”牌。创新推动场景化改造,以消费场景的迭代升级为消费注入新活力。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区域首店、旗舰店入驻,开展首秀、首演、首映、首展。推动批发零售业提质扩容,做强做优限上企业,发展壮大限下单位。鼓励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开展“一店一策”改造,培育“小而美”“专而精”特色店铺。培育一批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省级步行街、夜经济集聚区。
培育消费热点。牵头实施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工程,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服务,加强服务消费品牌培育。培育壮大数字、绿色、智能等消费热点。实施数字消费提升工程,加大品质电商培育力度,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培育一批电商特色品牌和直播电商基地,举办“数商兴农进河南”活动。推动老字号“返老还童”,培育一批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
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好郑州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争取第二批国家试点,配套开展省级试点。健全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落实好商务领域“平急两用”政策。高标准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扩大支持范围,实现县(市)全覆盖。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互联网+回收”等新型模式。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加强汽车流通、成品油流通、散装水泥、酒饮品等重点行业促进和管理。
湖南:2025年社零预期增长5.5%以上
实施消费扩容升级工程,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就是中央、省里资金支持力度都将加大,鼓励各市州扩大配套资金规模。“扩围”就是在延续既有品类补贴的基础上,扩大家电补贴品类,精选湖南省优质产品上线,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支持范围。
壮大商贸流通主体。以消费税改革为契机加大消费型企业招引力度,支持商贸企业“小升限、个转企”,培育壮大消费主体和“老字号”品牌,全年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力争新增1~2家消费型上市企业。
办好促消费活动。以“购在湖南”为主题,省市县联动开展“惠购三湘”“焕新消费”“首发湖南”“味道湖南”等主题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
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支持长沙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市内免税店运营。高质量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近”享高品质便利生活。发展“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入境消费、首发经济、夜经济,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
扩大服务消费。研究制定发展餐饮、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等支持政策,开展“服务消费季”等系列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等领域服务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发展健康湘菜。研究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发展数字消费等政策,实施品质电商培育行动。
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出台支持零售业创新等有关政策,统筹推进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社区商业中心等商业设施改造提升。持续开展“商务为民办实事”,高标准推进县域商业建设,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乡镇大集和农村便利店。高质量发展农村电商。强化市场监测预警,推进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甘肃:实现便民生活圈地级市全覆盖
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资金支持,扩大家电补贴品类,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范围。
抓好服务业企业倍增工作。加强企业内培外引,指导督促达标企业按时入库,做到“应纳尽纳、应统尽统”,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抓好消费促进活动。聚焦政策激励、节庆时令、惠民利企,以“政策+活动”双轮驱动,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重点举办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焕新和服务消费季、陇原美食荟等系列促消费活动。
抓好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实现便民生活圈地级市全覆盖。改造提升5条步行街、10条特色餐饮街区。实施第四批10个县区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培育4个省级县域商业“领跑县”。改造提升12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建改造2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抓好新型消费培育。加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举办全省直播电商大赛,培育3个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10个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银发经济,推动品牌连锁、即时零售、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业态发展。支持企业在省外设立“甘味”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陇酒”品牌展示展销示范店,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推动“甘味出陇”。
北京: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再升级
做强消费市场新优势。出台新一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立法。出台深化改革扩大消费综合性文件。推动家政企业对接入驻100个社区。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修订完善电子商务支持政策。争创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对标国际丰富高端消费供给。制定实施支持商圈、商街、商场品质提升政策,完成中关村等1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新开商业面积100万平方米。部门联动推进商文旅体广电高质量融合发展,创新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加快美食之都建设,累计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推动拍卖市场扩容。
打造城市消费特色名片。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吸引更多的首发、首秀、首展、首演、首赛活动。促进美妆、服装服饰等时尚消费,办好北京时装周。鼓励北京老字号创新聚集发展。进一步打响“京彩四季”北京城市消费活动主题品牌。
浙江:切实增强消费促发展基础性作用
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提升商圈经济、夜间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打造更多精品项目、爆款IP。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基础型消费,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教育体育等改善型消费。推动入境游加快复苏,优化实施口岸签证、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等措施,全面提升境外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便利度。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推进汽车、手机、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医疗设备、电梯等设备更新,优化政策设计、补贴程序、兑付方式,完善“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高效服务机制,扩大政策受益面。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面落实国家降利率、降首付、降税费等政策,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推进现房销售试点和“好房子”建设试点,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江苏:全方位挖掘内需潜力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群众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更大规模撬动汽车、家电家居、智能终端等消费品更新换代。
提升“苏新消费”活动品牌影响力,扩大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银发经济、夜经济,拓展首发、首店、首秀、首展等消费场景,引导电商平台开设更多江苏产品专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范围、降低贴息政策门槛,加大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拓展技术改造、城市更新等投资增量,全年交通、水利、能源、市政领域投资分别达2300亿元、600亿元、1700亿元、1400亿元。
加快建设500个省重大项目和200个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让民间资本进得来、得实惠。
贵州:多措并举稳住重点消费“基本盘”
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制定实施新一轮促进居民增收行动方案,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以工代赈力度,严格兑现惠民惠农补贴。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提振重点领域消费。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多彩贵州欢乐购”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继续发放消费券,加大政府引导和生产企业、平台企业等联动促销力度,稳步扩大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提振餐饮、商超等传统消费。健全城市社区服务设施,鼓励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服务,持续激发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创新举办“黔酒中国行”“黔酒全球行”等活动,加强产销衔接,扩大酱香白酒消费市场。深入开展成品油“打非治违”专项整治。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优化消费供给,大力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避暑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继续办好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村超”、“村BA”等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发展“十百千万”工程,支持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网络零售额增长10%。
持续改善消费条件。改造升级一批商圈、商业步行街、夜间消费集聚区,在重点旅游景区及周边布局建设特色美食街区。新建改造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等30个以上。持续提升快递进村服务质效。开展“守护消费”执法铁拳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辽宁:开展促消费活动超4000场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打造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
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用足用好加力扩围政策。
持续组织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系列促消费活动超4000场,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网红经济、平台经济,推动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
办好第二届俄罗斯食品文化节、第二届中国(辽宁)网红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周、第二届东北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通过“政策+活动”做热消费市场,稳住大宗消费,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上海:着力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次
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行动,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国际光影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消费场景。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
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推动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赛事、展会等落地,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
提升入境人士消费便利度,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黑龙江:突出民生导向
黑龙江省突出民生导向,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促进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强化政策赋能促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用好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开展汽车、家电、手机、平板电脑、百货等领域促消费活动,千方百计提振消费市场活力。继续实施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奖励政策,加强限上零售重点企业指导服务,推动零售企业健康平稳运行。
有效激发潜能增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强化餐饮、摊市等基础型消费,发展文化、娱乐等改善型消费,扩大数字、养老、托育等服务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店、首展等首发经济,重点发展中医康养、智慧养老等银发经济,挖掘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冰雪消费潜力。发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示范引领作用,丰富消费业态,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
持续优化环境扩消费。大力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和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实施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高消费便利度。加快消费领域标准制修订,提升消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山西:激发消费潜能
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优化补贴流程,健全回收体系,促进大宗商品消费。
丰富服务消费供给,打造精品晋菜,引进高品质酒店、品牌餐饮店,鼓励发展民宿经济、假日经济,推动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扩大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
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培育现代零售体系,引导老字号创新发展。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开展“名品出晋”网络品牌培育行动,建设优质直播基地。
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构建智慧商圈和街区,改造提升城市步行街、夜生活集聚区、商业综合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释放“谷子经济”活力,拓展商旅文体健消费新空间。
实施“千集万店”改造工程,完善乡村e镇运营机制,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