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气象 菜市场里变化多
新春新气象,旧貌换新颜——在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成立的兆军盛菜市场于2024年9月新扩建了800多平方米,目前新商户已全部入驻,共同度过了迁入菜市场的第一个新年。2月5日记者实地走访,兆军盛菜市场负责人曾兆军向记者介绍起市场的新变化时,眉眼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菜市场扩建区入口处新来了一家进口商品馆。营业员张婷节后刚上班,便忙着接待顾客。“他们购买了很多外国巧克力,说是会有客人拜访,特地为孩子们准备的。”张婷向记者透露,春节期间,进口糖果特别受欢迎,“很多糖果节前就卖完啦,节后开工时,不少糖果种类缺货。补货要等上一段时间,因为老板休假去了,这段时间他太累了。”
在进口商品馆的斜对面,一家牛羊肉摊位热闹极了。老板崔红伟已在此经营20余载,亲历并见证了菜市场的变迁。
“今年我调整了摊位——菜市场扩建时,原来的位置被改建成了通道,我的摊位被移到了通道旁。”崔红伟告诉记者,当天他计划提前收摊回家陪孩子,因为春节期间销售量还不错,用他的话说:“这个月‘业绩’早达标了!”
春节前,牛羊肉市场迎来销售高峰,崔红伟每天能卖出150多公斤肉。“高峰期过去,我也歇一歇嘛!”
菜市场东区与西区之间,通道上人来人往,夹杂着各种声音,海鲜促销吆喝声不绝于耳,微信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结账时的喊价,但最中气十足的,当是崔红伟摊位附近传来的拜年声。
“过年好呀兄弟!第一天上班吧?”一位老邻居看到崔红伟,老远就冲他喊。
“哎!过年好,大哥,确实是第一天。您旅游啥时候回来的?”
……
记者粗略地数了数,1分钟内,崔红伟喊了8声“过年好”,一声声的新春祝福里,夹杂着不少的生活点滴。
“过年我跟孩子去看了场电影,开场一上来就两个球的那个。”另一位老邻居谈着节年趣事。崔红伟哈哈一笑道,“哪吒是不是?这个电影老火了!”
闲谈中,崔红伟手里的割肉刀可是一刻不停,顾客要1公斤牛肉,他一刀下去,拿手一掂,感觉差不多,放秤上一称,果然只多出来一点点。“两斤一两,算您两斤,凑个整,给70元就行。”
记者惊讶于他的准头,崔红伟传授了他的秘诀:“无他,惟手熟尔。”
一个小小的肉摊,不仅有年味的余温,更有百姓的烟火。
离开肉摊,往里走十几步,记者看见一家专门卖粽子的摊位。摊位上方挂着一个艳红色的招牌,“金榜粽子”四字引人注目,再往上是一块木质牌匾,上书“便民”二字。
提起这家粽子店,附近居民李胜春赞不绝口,“好吃,我经常买,给孩子当早餐”。
九个大铁盘摆着九种馅的粽子,记者到时,其中一种即将售罄。
“昨天不到下午4点,粽子就都卖光了。”营业员叶凤珍刚从安徽老家回来,大年初六提前上了班。据她介绍,摊位每天能卖出七八百个粽子,除了物美价廉,诀窍还有能接到线上订单。
“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电子音响起,订单纸条从外卖打印机中缓缓打出,一位顾客网上订了4个招牌蛋黄大肉粽,总价68元。
此时,叶凤珍正忙得不可开交,另一位营业员耿昌华便上前处理外卖订单:取产品,打包,封口,动作流畅,一气呵成。
越过耿昌华忙碌的身影,记者见到一张不太大的操作台,上面摆放着仅剩的9个包装礼盒,这是特地为年节准备的。“过年许多顾客回老家,询问返家后还能不能买到我家的粽子。于是我们就准备了礼盒,给他们快递过去。”耿昌华一边解释一边通知外卖员前来取件。
在柜台上,记者还发现了两个二维码贴纸,分别是小摊位的视频号和抖音号。在众多视频中,有一个记录了一位德国游客的评价:“Amazing!It'sdelicious!”
耿昌华向记者表示,粽子不仅是中国传统节庆食品,而且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的主食。“在南方,粽子很受欢迎,日常购买量大,利润也不错,一个鲍鱼馅粽子能卖到四五十元。我们也想在北京试一试。”
当记者离开菜市场时,金榜粽子摊位旁,几位消费者仍在埋头选购。
透过新市场的新春新气象,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