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用文化艺术沟通中西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3月24日报道】中国实施“乙类乙管”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逐步恢复。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今年嘉德也将进一步开放,现已将国际展览提上日程,如嘉德国际艺术书展及暑期的两个大展: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建筑设计展和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个人回顾展都会在不久之后将与观众见面。
他还介绍,嘉德艺术中心开放之后陆续做了很多展览与活动,其中不仅包含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有不少来自海外的文物艺术品。
助推融汇中外的双向交流
“在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文化艺术做为沟通的角色是最适合的。一件好的文物艺术品,不仅聚集着人类艺术发展的精华,也有很强的历史、社会、人文气息,是文明的一种载体。”寇勤表示。
“沟通中,空洞的说教或是一些观念的灌输作用虽有效,但很有限。而具象且能够打动人的、承载丰富艺术内涵的艺术品,如兵马俑或是包含表演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不用去介绍,它们自己‘会说话’。”在寇勤看来,通过文化艺术来进行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的理解与尊重,“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他还提到,除了物以外,人的交流也特别重要,尤其是双向的交流。
“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不少文化交流,如众所周知的外销瓷,虽然它单位价值不是最高的,但对于西方文化和西方瓷器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而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如一些油画画师们进入到中国宫廷,其创作也对中国早期的绘画有明显的影响。”寇勤说。
在他心里,嘉德艺术中心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民间综合艺术机构,也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一个平台,是联通海内外的一座桥梁。“在这里的拍卖和很多综合艺术活动与展览都是联通中外的,不仅如此,就连艺术中心的建筑也融合了中西元素。”
如寇勤所述,嘉德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号,与故宫为邻,其设计理念也是从当代视野去融汇历史和传统。“这是由德国建筑师奥雷·舍人(Ole Scheeren)设计的,56000平方米的空间集艺术会展、拍卖、艺术保管库、教育、书店、酒店等功能为一体。建筑上层漂浮的、大尺度的玻璃外型,呼应附近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纹理,大楼底部的圆孔“像素”巧妙地投映出举世闻名的中国山水画《富春山居图》。”
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当提到如何看待当下流行的虚拟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及艺术科技共融的趋势时,寇勤表示,这是艺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值得尊重也应该学习。艺术机构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发展、看到科技给艺术传播带来的便利,也应始终不忘关注艺术品本身和艺术家的情感。“艺术活动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不能少了现实面对面的近距离互动和影响。”
“未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掘和弘扬,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增加,民众对于世界文化艺术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艺术文化市场也定会健康的发展下去,对此我有信心。”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