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事故12周年 日本排海计划遭各界反对

发布日期:2023-03-13 08:17:42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今年3月11日是日本“3•11”特大地震灾害及福岛核事故12周年纪念日,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其带来的影响至今仍未消散。

今年3月11日是日本“3·11”特大地震灾害及福岛核事故12周年纪念日,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其带来的影响至今仍未消散。当时数万受此影响被迫离乡避难的福岛民众仍然处于有家难回的困境,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也在海内外引发质疑和反对。日本多地在周年纪念日前后举行反对将核污染水排海的抗议活动。

约3.1万灾民仍有家难回

综合中新社、北京《新京报》、上海上观新闻、央视新闻报道,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日本时报》和美联社报道称,这场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灾难夺去了上万人的生命,数万名当地居民离开家乡避难,核废物的处理也要耗时良久。

12年过去了,日本灾区重建工作仍然面临难题,还有大量此前离乡避难的灾民有家难回。

自去年6月起,日本政府解除避难指令,允许居民返回福岛县辐射量最大的“返回困难区域”内,该区域已采取消除核污染措施,并恢复了基础设施,但实际返乡的人并不多。

日本警察厅2023年3月9日的数据显示,东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失踪人数目前为2523人,日本警方已投入70万警力搜寻。据日本复兴厅统计,截至今年2月1日,日本仍有约3.1万人以避难者身份生活,其中近70%是福岛县的避难者。另据美联社报道,过去十年中,日本受灾最严重的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此外,受灾地区的核废物处理,依然是许多民众担忧的棘手问题之一。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对福岛的土壤、草木等进行了清理,其中绝大多数是核污染土。日本环境省官员一度提出核污染土再利用的提议,将核污染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降至安全标准,并重新用于公共绿地等公共项目,但相关试验还未进行就因为民众的反对推迟。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指出,在2月24日围绕启动福岛核污染土试验的会议上,东京都新宿区和埼玉县所泽市的居民团体向日本环境省申请,要求叫停利用核污染土在福岛县外进行试验的计划。由于民众的反对,日本环境省官员表示,他们将向居民提供详尽解释后再考虑何时开始相关试验。

核污染水临近容纳极限

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储水罐总共可容纳137万吨核污染水,当前核污染水已增至132万吨,核污染水临近容纳极限。对于储水罐装满时的应对措施,东电方面表示,目前没有增建储水罐的计划。

在考虑处理核污染水问题之初,日本经济产业省组织的专家组曾提出5种方案。日方称排放入海和蒸发后排入大气两种方案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法”,并最终选择了排放入海这一“所需时间最短,花费也最少”的方案。

多年来坚持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市民团体“蒲公英舍”负责人柳田真11日对记者表示,使用十余个10万吨级的大型储水罐在陆地上长期保存核污染水,是安全可行的方案。但日本政府和东电对此不予理会,令人遗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表示,今年春夏期间开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计划没有改变。按照日本政府和东电给出的排海方案,核污染水将从今年春夏期间开始排放,持续30年到40年。

日本民众抗议排污入海

3月10日至11日,日本民众在经济产业省及东电附近举行集会,抗议日本政府和东电计划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在集会现场表示,福岛核事故影响仍在持续,政府相关紧急事态宣言也未解除。绝不能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放射性物质必须集中管理。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集会现场表示,排海计划引发日本国内外各方担忧,应慎重对待。

福岛县居民、福岛核事故受害者团体联络会负责人武藤类子10日在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集会上发出书面呼吁,她说,核污染水流向的地方,有以大海为生的人们,也有以大海为家的生物。核污染水排海是对生命的侵害。

从川崎市专程来到东京参加集会的木濑庆子11日对记者表示,坚决反对将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在没有征得亚洲其他邻国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决定排海计划,这是绝不能允许的。她表示,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将会发出强烈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声音。

灾难影响难消

灾民不愿返乡、重建进程艰难、核污水排放挨批……12年后,灾难影响仍在蔓延,反思也在持续。

美联社评论,日本大地震后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深刻教训。一场足以撕裂社会根基的自然灾害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集体心理创伤、生命损失和物质破坏,而其影响将经久不息。

“由于政府无能为力及官僚主义影响,重建工作进展缓慢。相关问题已渗透至政治领域,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料、核污水的争论。对核辐射的恐惧在多年之后又弥漫开来。”

陈子雷表示,面对灾害遗留问题,日本政府采取回避态度、选择性失明,而不是拿出勇气、以全新姿态直面挑战,设法从社会体制、机制甚至制度改革上去推进问题解决。比如不负责任地处理核污水、忽视核电管理结构性问题等等。其结果只会导致很多问题积重难返,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灾害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