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现行医药经济模式备受质疑 药厂被指“嫌贫爱富”
法新社报道,新药售价数万欧元、像抗生素这样的重要药物却经常缺货,甚至断货,现行的医药经济模式能否长期延续引发广泛质疑,不仅非政府组织提出批评,连制药工业都表示担忧。
药物匮乏问题最近十几年来在全球范围越来越严重。法国药品安全局(ANSM)去年接到了2160个关于药物断货或有断货风险的报告,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和各种抗生素短缺问题最为严重。
11月18日,法国药品安全局曾拉响警报,称阿莫西林口服液短缺,这种药物作为儿童用抗生素应用非常广泛。几周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曾同样发出阿莫西林口服液短缺的警报。
药物和药物成分短缺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但目前发达国家也面临同样问题。专家认为,这是“市场运作失灵”造成的,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系统性问题,其原因有多个。
首先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药物活性成分的生产集中在少数亚洲几个国家,生产一旦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就会紧张。
另一个原因是经济模式问题,比如抗生素等药物,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都是非专利产品,大制药厂不愿生产、不愿拓展这方面的市场,担心会影响高价药物的销售。
与廉价药物、非专利药物不同,新研制的高价药物不存在缺货和断货的问题,但给各国医疗预算造成巨大压力。
因此,众多非政府组织对专利制度提出质疑。“世界医生”组织(MdM)就吉利德(Gilead)公司推出的售价4.1万欧元的治疗丙肝药物向欧洲专利局提出诉告。“制药企业从1980年代以来就不再从事药物研究,完全依赖初创企业的专利,但向初创企业购买专利,制药企业要付出大量资金”。结果,“常用药物越来越难找到,因为相比新药利润太少,制药企业不愿生产”。
专家提出应该对相关立法做出调整,“强调(专利的)集体性,因为药物研究说到底要基于集体努力,特别是要仰赖公共研究资金的支持”。
非政府组织同样要求增强药品价格的透明性,目前药品价格是各国和药厂之间秘密谈判制定的。
此外,必须保留某些关键药品的在地生产,或重新实现在地生产。法国戴尔贝尔(Delbert)制药厂就希望生产15种老药,包括阿莫西林注射液。阿莫西林注射液目前在法国买不到,因为定价太低,大约1欧元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