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签行政命令扩大生物制造业 美媒:针对中国

发布日期:2022-09-14 08:47:52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继签署芯片法案后,美国总统拜登将目光投向了生物技术,并于12日签署行政令鼓励美国本土生物技术、生物制造和相关研发。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签署了一项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的行政命令。该命令旨在促进制药业以及农业、塑料和能源等行业的美国制造。此前有美媒爆料,继“芯片法案”后,拜登准备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以帮助扩大美国的生物制造,目标据称仍是“针对中国”。而美媒报道拜登签署行政命令时也解读说,此举是在“回应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

“回应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

综合香港中通社、上海上观新闻、《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名美政府官员表示,新令将启动一项国家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方案,以推动联邦政府在美国生物科技的领域投资,确保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在生物技术和经济竞争力上的领导地位”。

具体而言,行政令将允许联邦政府鼓励利用生物技术来研制一系列产品和材料,覆盖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新药、人体组织、生物燃料、食品等。

白宫尚未公开关于这项命令的细节,目前也不清楚是否有专项资金来支持该行政令。拜登将于本周三与相关行业人士进行座谈。

对于拜登政府推出该项行政令的考量,彭博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称,新冠疫情给了美国政府一种“制定清晰一致产业战略的紧迫感”。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指出,所谓的生物科技新令,实际是继“芯片法案”后,拜登政府在高科技领域“针对中国”的又一举动。

美媒称,华盛顿在生物科技领域存在一种对“落后于中国”的担忧。

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曾表示,“特别担心美国对中国先进生物制造基础设施的依赖”。过去20年里,随着全球分工的细化,有不少药物的制造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转移到了中国。

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7月发布报告,警告美国在生物技术上“落后于中国的危险”。报告中称,尽管西方国家仍在生物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已经主导了全球原料药的生产,为此美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革新。

“美国之音”解读说,行政令是在“回应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华盛顿邮报》则直言:“中国的竞争刺激了拜登推动国内生物科技产业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医疗保健领域,该项行政令还涉及创新材料、天然肥料、航空燃料等,或将致力于推动美国的农业、能源和其他行业的生物制造。

对此,有分析称新令表明美国最终期望达到降低价格并“加强供应链安全”的目标,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重建供应链。

美媒称,“对中美来说,科技已成为最大的战场”。

8月9日,拜登在白宫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推行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此外,美国政府还在拉拢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想搞所谓芯片“四方联盟”。

不过,近年来美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不断缩减。美官员此前警告,美国对研发的投资已降至数十年来最低水平,但其他国家却在飞速增长。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上周表示,“公共研发的撤退估计将导致美国每年2000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损失。与此同时,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对手正在向前迈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就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的提问表示,美国该法案宣称“旨在提升美科技和芯片业的竞争力”,但却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的补贴,推行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包含一些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投资与经贸活动和中美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重启“癌症登月计划”

当天,拜登针对医疗保健和科学的另一表态也引发关注。他在波士顿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发表了关于“癌症登月计划”的讲话,强调了美国“抗击癌症”的重要意义。

拜登表示,希望可以将终结癌症作为一项“国家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25年内将癌症死亡率至少降低50%,将更多的癌症从一些死刑判决变成人们可以忍受的慢性疾病,为患者和家庭创造更多的支持性经验。”

据悉,“癌症登月计划”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已提出。该计划当时由担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领衔,白宫还为此专门成立了“抗癌登月计划特别小组”,并予以数十亿美元的财政拨款,参与机构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

根据白宫此前声明,这些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癌症预防与癌症疫苗研发、早期癌症检测、癌症免疫疗法与联合疗法、对肿瘤及其周围细胞进行基因组分析、加强数据分享、儿童癌症研究等。

据一名白宫官员表示,相关研究可能极大推进癌症的血液检测以及早期癌症筛查的发展。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预计,2022年,美国将有190万新增癌症病例被诊断,约有61万人将死于癌症。美国疾控中心将癌症列为美国的第二大疾病杀手,仅次于心脏病。

美媒指出,抗癌研究对拜登也有一定的个人意义,他的长子博在2015年死于脑癌,他本人也曾得过非黑素瘤皮肤癌,后经手术被医学移除。

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尽管联邦政府对公共领域的投入有所加大,但血液检测能否对减少癌症死亡率有效,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现有的研究并不足以支撑这一结论。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