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前馆长涉案 折射文物走私规模庞大
自“阿拉伯之春”以来,从近东和中东掠夺走私文物的非法贸易规模日益庞大,而近日,卢浮宫前馆长也身涉其中:5月23日,卢浮宫博物馆前馆长让-卢克·马丁内斯(Jean-Luc Martinez)与另外两名埃及文物专家因涉嫌参与文物走私而被拘留。
从考古遗址(包括墓地)掠夺的文物是这些非法交易的核心,而叙利亚、伊拉克或埃及、以及“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处于战争或政治不稳定局面的国家”成了“名副其实的露天超市”,普瓦捷大学东方考古学教授米歇尔(Vincent Michel)透露。
这位打击非法文物走私的专家描绘了一条“复杂的运输链条”:其中包括来源国、过境国(亚洲、海湾国家、以色列和黎巴嫩),再到目的国(欧美国家,但也开始包括俄罗斯、日本、中国或海湾国家)。
“这种走私的规模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一直在增长”,这位专家强调道:“我们不能再继续置若罔闻了”。
最近几天,在针对一起重大文物走私的调查内容曝光后,这个话题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
不过,走私涉及的资金规模“难以量化”,全球走私文物量可能高达“数千万、甚至数亿”欧元。
“合法艺术品市场的年市场规模接近630亿美元,走私者自然认为有利可图”,米歇尔警告道,这种非法贸易“会同时助长大规模组织犯罪和小型犯罪”,“它往往还与走私毒品和武器扯上关联,也是有组织犯罪洗钱环节的一部分,后者为黑手党、毒贩和恐怖组织服务”。
该专家表示,在有大量假文物流通的埃及,盗掘工作已从每年1500次增加到2020年的8960次。由于气候干旱,被掠夺的作品完好无损,就像在墨西哥一样。抢劫者使用金属探测器,优先瞄准金、银和青铜文物。
据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Provence-Alpes-Côte d'Azur)地区文化局文物事务负责人德雷斯特(Xavier Delestre)称,“对文化遗址的掠夺加剧了”,而政府部门也面临着“文物走私”的问题,特别是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文物。
他说,这些是“市场价值非常高的艺术品,它们会抵达自由港,并带着虚假的背景源重新出现,然后在合法市场上流通;而一些价值较低的物品则通过社交网络在销售网站上大量流通”。
米歇尔指出,造假者“非常巧妙地通过混合虚假和真实信息、伪造文物来源、出口文件或发票来‘洗白’被掠夺的文物,以此隐藏其非法来源”。而一旦重新流入合法文物市场,“被掠夺的文物几乎无法被检测到”。
不仅如此,两位专家还表示,由于更强的“匿名性”、“销售网站数量倍增”、“更加丰富的洗钱手段”和走私商“灵活调整的特点”,互联网销售更是加剧了这一走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