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大湾区合作须创新思路

发布日期:2017-06-20 11:32:12来源:澳门日报作者:
  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昨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澳门的定位与功能”座谈会,多位学者围绕主题,以及澳门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需要甚么新思路、如何打破不同法律制度和关税区带来的障碍等方面展开研讨。  座谈会昨上午十时半在科大举行。今年三月国务院总

  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昨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澳门的定位与功能”座谈会,多位学者围绕主题,以及澳门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需要甚么新思路、如何打破不同法律制度和关税区带来的障碍等方面展开研讨。

  座谈会昨上午十时半在科大举行。今年三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区政府六月十三日开始征集社会意见。

  澳年轻人应走出去

  粤港澳地区拥有三个关税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将是全球中较特殊的湾区。科大副校长庞川认为,如何协调是未来发展关键,主张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他指大湾区目前基础建设联通有一定基础,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但政策连通、人力资源流动等障碍较大,尤其本澳最强是博彩业,但此产业特点扩散力不足,本澳吸纳人力资源亦有限,他更期待澳门年轻人能走出去,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

  合作细化寻切入点

  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认为,大湾区的建设应更注重城市间的多元与融合,要做到真正开放,不然签再多的协议,政策终归不能“落地”。建议本澳与大湾区中城市的合作细化,寻找切入点,如每一个地区选定一个合作项目,除经贸与产业合作外,还应重视环保、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参考横琴中医药产业园的管理方式,在基建、医疗、养老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合作。

   他认为大湾区首阶段是规划,下阶段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举例本澳在海外设有多个办事处,充分利用海外办事处的功能,发挥特区对外联络的优势,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

   尽量减少过度规划

   科大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认为,应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实现要素流动;并关注海洋经济的发展,实现海洋合作;在大湾区发展的推动下,更好的实现澳门“一中心、一平台”的发展规划。

   政治经济研究协会理事长唐继宗指出,应充分发挥市场分配资源的作用,可以考虑参照“PPP”,即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实现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减少过度规划,以企业和市场为主导,更好的实现大湾区的合作发展,并把合作项目从易到难,列出清单。

   葡语国平台具优势

   理工学院博彩教育暨研究中心副教授王长斌认为,粤港澳三地可联合开发科技产品,实现创新,利用澳门与葡语系国家的联系优势,以葡语国家食品研究中心作为起点,在澳成立欧洲商品的集散中心,并结合旧区活化。他还认为本澳应开发与博彩有关的高质量休闲项目。

   昨与会者还有科大法学院副教授易在成、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王凌冰、政治经济研究协会副理事长赵伟兵、科大商学院副教授宋宇、城市大学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教授周平、理工学院博彩教育暨研究中心博士纪春礼,各人畅谈对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定位与功能的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