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逢昊基金:“走出去”战略 有望助力中国迈入新台阶
新一届政府将“走出去”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2014年12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实行的“走出去”战略将对外投资作为重要内容。我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企业需要大幅增加对外投资,拓展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也具备了大规模“走出去”的能力。
第一,多年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积累了达四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但投资渠道有限,利用效率较低。这些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就可以作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资本金,通过资本运营来带动输出国内的过剩产能。
第二,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不少基建相关行业均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五大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和船舶的产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下,而这些产能和技术都是较为先进的,“一带一路”的周边发展我国家则更符合这方面的需求,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贸易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一带一路”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走出去”的全部内容,南美洲、非洲都存在大量的投资需求,都是我国大规模“走出去”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三,金融支持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措施有: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这些措施都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6亿(超过世界人口60%),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全球1/3)。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只有13%。我们初步估算,未来十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30%左右,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虽然在时代背景上差异很大,但是美国1947年启动的马歇尔计划经济层面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马歇尔计划期间,输送欧洲的资本总量达130亿美元(赠款约90%,贷款10%)。计划的主要资金都用于购买产品进行消费,而这些产品大部分又来自美国。通过大量的资本输出,美国成功为其过剩的产能打开了欧洲市场。
美国不仅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马歇尔计划结束后,各国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货币体系逐步以美元为主导。此外,马歇尔计划也奠定了美国资本市场20年牛市基础。经过1947-1949震荡调整之后,美国股市走出了一轮长达20年的牛市行情。
笔者认为,“走出去”作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对外将有助于与相关地区和国家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争取对周边贸易的主动权和加强区域影响力;对内有助于提升需求,促进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但其带动更广泛自贸区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建设。我国实施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要获得成功,需在理念上还需有各国共赢思维,而非过剩产能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