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交易单位改为100股 新加坡股票日均交易量不增反跌

发布日期:2015-03-23 14:59:36来源:联合早报作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3日报道,新加坡股市的交易量持续萎靡不振,从交易额来看去年再创近年来的新低。虽然新加坡交易所(SGX)一直在努力提振交易活跃度,但效果至今仍十分有限,新交所可谓任重而道远。

尽管新交所将基准交易单位改为100股之后,散户参与度较去年第四季增加,每天参与海指成份股交易的散户人数也显著增加,而且整体股市成交的散户买卖单数量增加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交投热度已经有显著改善。数据显示,今年首两个月的平均日均交易量不增反跌。

根据新交所网站上的过去五年交易数据,去年的全年交易总额只有2658亿元,是过去五年里最低的。交易总额从2010年的4019亿元逐年下滑,在前年略有回升,但去年再度跌入谷底。

交易量数据则起落不一,与小股的交易活跃度关系较大。例如,前年是小股交易火爆的一年,名噪一时的“小股风暴”就是在前年发生,导致前年的总交易量高达8987亿股。

为了刺激交易活跃度,新交所从今年1月19日起降低最小交易单位,从1000股降低至100股,希望借此降低股市投资的门槛,鼓励更多散户参与市场交易。

担任销售与客户主管一职的新交所执行副总裁周士达当时曾在记者会上透露,股市的散户参与度目前只有约30%至35%,较前年的45%高点显著滑落,新交所希望降低最小交易单位能够吸引更多散户投资者。

新交所答复本报询问时透露,截至上月底的数据显示,自从最小交易单位降低后,散户参与度较去年第四季增加,每天的散户交易人数上扬约15%。

新交所也强调,海峡时报指数成份股散户参与度的改善程度尤其显著。“海指成份股每天的散户交易人数上扬约19%,成交的散户买卖单数量增加了2.4倍。”

至于整体市场,每天成交的散户买卖单数量走高82%。

这样的数据不禁会让人觉得市场交投热度已经有显著改善,但实际情况其实并非如此,这从新交所公布的每月整体市场交易数据中便可以看出。

去年10月、11月和12月的日均交易量分别为14.70亿股、16.23亿股和13.44亿股,平均为14.79亿股。今年前两个月分别为16.42亿股和12.53亿股,平均为14.48亿股。这不增反跌。

至于交易额,去年10月、11月和12月的日均交易额分别为10.37亿元、11.16亿元和9.83亿元,平均为10.45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分别为12.03亿元和11.72亿元,平均为11.88亿元。这略有增加。

鑫道投资分析公司首席分析师刘锦树指出,降低最小交易单位肯定有助于改善市场交投气氛,但幅度不可能会显著,因为市场的主要交易毕竟是由机构和中大客户所推动,通过降低最小交易单位而吸引到的小投资者不可能对整体交易造成显著影响。

“同时,交易费用并没有降低,证券公司还是在收最低25元的交易费,意味着买卖来回一次便至少是50元,对于资金量小的散户而言十分显著。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的交易费用可以低至5元。因此,若要鼓励更多散户参与,光降低最小交易单位是不够的,也要相应降低交易费用。”

由此可见,新交所要改善本地股市的交易量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长期不断的努力。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推崇自己为亚洲金融中心,确保股市健康和交易活跃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中小市值企业协会(SMCCA)早前在一份研究区域股市交易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新加坡股市流动性的滑落在区域市场中属十分严重,并已经导致我国不再是东南亚交易量最高的市场,已被泰国股市超越。

协会强调,一个流动性欠佳的股市无利于其上市公司,将导致上市公司难以融资,并且令股价无法反映出公司的合理估值,进而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