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货币政策管理新元汇率 让中长期通胀率保持合理水平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9日报道,新加坡通过货币政策来管理新元汇率,让中长期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关注的是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这是新元兑一篮子主要贸易国家货币的币值。
金管局从不对外公布篮子内有哪些货币,以及个别货币所占的比重,不过经济师认为,这应该包括了美元、欧元、日元和一些区域货币。
金管局为这个汇率设了上下限,让它在指定范围内波动,并根据政策立场,呈现上升、下跌趋势,或与水平线持平的走势。
2010年4月开始到现在,金管局让新元逐步升值,因此,指定波动范围呈现的是上升趋势。
若采纳中立(neutral)立场,就是让新元不升值也不贬值,指定波动范围就不会有升势或跌势,而是与水平线持平。例如,金管局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就持中立立场。
昨天金管局宣布,减小新元可波动范围的坡度,就是让新元放慢升值的步伐。
在改变汇率政策方面,金管局有几个选择。除了把可波动范围的中间点上下移动之外,也可以扩大或缩小可波动的范围上下限,或调整可波动范围的坡度。例如2010年4月,金管局调高可波动范围的中间点,让新元一次过升值。
2010年10月,金管局增加可波动范围的坡度和宽度。这意味着新元的升值步伐加快,但波动的范围也更大,可应对更大的市场波动性。
一般上,调整坡度是最为缓和的政策,另两个方法的影响较显著,扩大范围上下限往往是应对较为剧烈的市场波动。
多数经济师相信,让汇率呈现下跌趋势、也就是贬值,从不在金管局的考虑范围内,因为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是以应付中长期的通胀压力为目标。自2001年发表货币政策声明以来,金管局都不曾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