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汽车市场及中国汽车开拓叙市场概况
一、叙利亚经济总述
据叙中央统计局统计,2006年叙利亚GDP总值277.46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约为5%,人均GDP为1281美元,外汇储备约为180亿美元,外债为30亿美元。叙流通货币为叙利亚镑(Syrian Pounds),与美元兑换的官方汇率为50:1。2006年,叙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3-4%。自巴沙尔总统执政以来,在周边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叙政府奉行稳中求发展的战略,提出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推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改革,预计叙经济未来将在平稳中缓慢发展。
二、叙利亚汽车产业及市场概况
(一)叙利亚汽车产业现状
2004年以前叙利亚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近年来,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叙政府开始积极发展汽车工业。2004年伊朗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Huodru与叙工业部工程总公司以及Huodru公司在叙代理商共同投资6000万美元,在阿德拉工业城建立工厂生产家用型“SEMEND”牌经济轿车,工厂已于2006年底投入生产,计划年产量15000台。同年,伊朗Saiba汽车公司与叙私营公司Hamishu合作,投资4500万美元,在霍姆斯省哈斯亚工业城设立工厂,伊叙双方投资各占80%和20%。2006年3月由伊朗Khodro公司与叙工业部工程总公司以及叙Sulton贸易公司共同投资的叙伊Siamco汽车制造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叙利亚自主品牌“Cham”轿车下线,该款车定价约为12000美元。另外,叙政府还批准了与韩国KIA公司的合作项目,产品将主要销往本地及周边市场。为加强吸引外资的力度,叙政府于2007年1月1日颁布了8号投资法取代了原有的10号投资法,投资法中特别提出外国企业机构投资叙工业项目领域,可享受免征现行所得税法及修改方案中规定的税收和所有优惠与保障政策。
(二)叙利亚汽车市场概况
叙利亚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总长45860公里,连接各城镇,并可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叙利亚国内共有汽车92.2万辆,其中小轿车35.5万辆,大客车3696辆,中小型客车50480辆,卡车19.1万辆,皮卡30.1万辆等。
随着叙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行业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刚刚起步的叙汽车制造业根本不能满足其国内市场的需要,因此叙汽车市场仍主要依靠进口。叙中高档汽车市场主要由欧美国家及日本车占据;在中国汽车大举进入叙利亚的2003年以前,叙中档轿车、客车及卡车主要以韩国和日本车为主;低档轿车主要来自伊朗、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经过不断的开拓与发展,至2006年,中国汽车已占领叙汽车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
尽管叙利亚整体生活水平偏低,但叙民众的汽车平均保有率较高,每百人汽车保有量约4.2辆,高于我国目前平均水平。叙汽车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叙国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汽车消费主要以中低档车为主;二是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注重实用性,对品牌并不十分重视,政府对汽车安全性、排放标准及使用年限均无强制性要求;三是代理商对消费者主要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贷款年限为一到五年,银行贷款利率为贷款余额的13%),以此作为促销手段,鼓励提前消费;四是叙夏季气候较炎热,对汽车发动机、轮胎等部件的耐用性要求较高;五是叙为右侧行驶左舵驾驶国家,车辆须上第三者强制险(约3000-6000叙镑/年,合60-120美元/年),综合养车成本较低;六是虽然叙是发展中国家,但消费者汽车消费意识和基础较强,尽管其市场容量有限,但市场潜力较大;七是由于叙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农用轻卡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三)叙汽车市场的管理
叙政府原来将轿车作为高档消费品,将卡车作为生产必需品,为此在政策上对前者以高关税来限制,后者则享受低关税待遇。随着改革进程逐渐深入,经济状况好转,以及政府鼓励投资政策的陆续出台,从2005年6月份起,根据叙利亚新颁布的第197号法令,叙政府全面调整了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内容有:1.轿车关税:排气量1.6及以下的关税为40%(原为145%);排气量大于1.6的为60%(原为255%)。汽车零配件进口关税为20%—45%,并允许进口汽车壳体。2.轿车消费税:排气量1.6及以下为30%(原为15%),排气量大于1.6的为40%(原为15%)。3.首次在交通局登记的新车还要交纳额外登记税,排气量1.6及以下的为10000叙镑(合200美元),排气量1.6以上的为25000叙镑(合500美元)。4.各种轻型卡车的关税为18%;重型卡车28-40%。5.环保税:这是一项按年计费的税种,征收办法如下:
汽车生产年份及种类 | 应缴环保税额(单位:叙镑) |
1970年及此前 | 3750(合75美元) |
1971—1980年 | 3125(合62.5美元) |
1981—1990年 | 2500(合50美元) |
1991—2000年 | 1875(合37.5美元) |
2001年以后 | 1250(合25美元) |
农用机车及摩托车 | 625(合12.5美元) |
此外,根据2006年6月颁布的229号总统令规定,公共运输工具为关税10%,大客车为30%,中型客车为40%,小型客车为50%,皮卡为40%,工程车为10-15%,农用车为5%。
叙政府对进口新车的检测及监管力度较差,外国公司向叙出口汽车时,只需其在叙汽车代理商持由叙经贸部颁发的进口许可证、货物提单、发票及该款汽车介绍目录到海关即可办理。叙海关对进口的新车没有相关技术认证的要求,但叙政府对进口二手汽车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如禁止进口旧的运输车;进口工程机械车的生产年限不能超过5年;新货车生产年限不得超过2年(生产当年除外);普通轿车生产年限不能超过2年等。叙利亚没有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汽车配件全部依赖进口,叙政府不允许进口二手汽车配件,同时对新的配件也有较为严格规定,以汽车轮胎为例:叙经贸部规定,所有轮胎必须从原产地进口,自生产至清关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进口货物须附文件,详细标明生产公司名称和地址;须在进口轮胎上标明生产日期;进口轮胎必须符合叙利亚规定的轮胎标准等。
叙利亚在汽车环保方面尚无明确规定。据悉,叙政府正在拟定的60号法令将规定汽车的使用年限,逾期将进行强制报废。叙利亚汽车燃料为汽油和柴油,无燃气汽车,其中汽油车占汽车总数69.7%,其余为柴油车。目前叙汽油价格为30镑/升(合0.6美元/升),由于国家对柴油进行补贴,因此柴油价格较低,为7镑/升(合0.14美元/升)。
三、中国民族汽车在叙市场开拓情况
目前中国有近30个汽车品牌进入叙市场,几乎涵盖所有自主品牌的轿车及卡车,包括奇瑞、夏利、吉利、福莱尔、中华、长安、跃进、哈飞、松花江、东风、江淮、江铃、昌河、福田、长城、东南、东方红、时风、天马、黑豹、汇众、北方奔驰等。此外,宇通、金龙、中大及牡丹等客车品牌也于近两年开始进入叙市场。据我海关统计, 2005年我对叙汽车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3.13万辆和1.1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60.5%和63.3%。2006年我对叙汽车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5.17万辆和1.9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65.2%和64.9%。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在叙共销售汽车47809辆,其中轿车8913辆,卡车5468辆,皮卡33399辆,客车25辆,越野车4辆。销售量较好的品牌分别是哈飞皮卡13583辆,一汽皮卡8292辆,昌河皮卡7082辆,长安皮卡3080辆,奇瑞轿车2652辆,吉利轿车2118辆,江淮轻卡2500辆,福田轻卡1430辆等。2006年,叙利亚是我民族汽车对外出口的最大市场。同时,中国也已成为叙汽车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据叙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在对叙出口汽车的国家中,中国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
中国汽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热销叙汽车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1.选择进入市场的时机较好。目前,叙利亚政府正加大对各行业的投资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叙正处于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对各种车辆需求量较大,加之其本国汽车工业落后,基本依赖进口,这就为我对叙出口车辆提供了很大销售市场。同时,由于关税调整,使叙国内汽车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2.便宜的价格迎合了当地市场的消费心理。对于占叙人口75%的中低收入者而言,物美价廉的中国汽车是其理想的选择。在同档次的汽车中,中国汽车更具备价格优惠、外观时尚、性能良好等优点,例如奇瑞汽车价格要比同一档次的伊朗、俄罗斯等国汽车便宜约10-20%,省油,且在外观设计上更具现代时尚感,而我卡车价格则要比主要竞争对手韩国低20%以上。可以说,性价比较高的中国汽车拉低了叙汽车市场的价格,圆了叙许多百姓的汽车梦。
3.选择当地有实力的代理商。奇瑞和哈飞,夏利和昌河,长安、吉利和跃进等分别由当地三家颇具实力的公司代理销售。这几家公司在当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且十分重视广告宣传的作用。奇瑞和哈飞代理在全国主要销售点均设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中心;吉利、长安、跃进的代理,为了提高产品知名度,一直在当地的主要报刊上进行广告宣传;夏利和昌河的代理早在1988年就开始经营汽车,是当地销量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
四、中国汽车对叙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品牌战略意识。与主要竞争对手韩国、伊朗相比,中国汽车在当地市场属于后来者,消费者对中国汽车普遍缺乏了解,而很多中国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对短期市场份额和利润追求使其没有长远的市场规划,影响了产品在叙市场稳固、长期的发展。
(二)国内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我企业在价格上缺乏“话语权”。由于中国汽车差异不大,都处在同一档次,且由不同代理商代理销售,所以商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常对中国公司采取多种利诱、压价等手段,迫使我公司降低整车和零配件价格,而我公司面对有限且重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有时不得不接受代理商的不合理条件。
(三)产品档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配件供应问题需解决。目前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端市场,产品档次较低,在中端市场只有奇瑞、华晨的个别车型能够参与竞争,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产品质量来看,中国汽车的返修率仍然偏高,一些部件不适应中东地区高温天气,耐用性较差。据了解,日韩企业专门对出口中东市场的汽车进行改进,如加大水箱增加散热性等,值得我企业借鉴。同时,一些叙商反映中国汽车配件的价格偏高,且质量不稳定,在汽配供应时间上也常发生供应不及时,出现短货的现象。
(四)在售后服务方面过分倚重代理商。目前仅有一汽、奇瑞和福田汽车在叙建有固定的技术服务站,帮助代理商培训技术人员,解决配件供应以及汽车日常维修中的难点问题。吉利,长安等只是定期派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其它公司则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虽然当地代理商本身都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但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他们对中国汽车的特点还缺乏深入了解,所以维修服务质量和效率无法达到应有水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进而影响了汽车的销售和品牌形象。
(五)远洋运输问题。叙汽车代理商常抱怨中国公司经常由于不能按时找到合适的滚装船运输而延误交货时间,对叙商的信誉及销售产生影响。
五、对扩大中国汽车对叙出口的相关建议
(一)重视汽车产品出口,整合国内汽车产业资源,谋求企业的共同发展。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重视和推动汽车产品的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尽管近年来我国民族汽车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面对国际汽车巨头的挑战,我国汽车企业的实力仍显单薄。因此,建议根据我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以现有已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为龙头,通过推动组建若干个跨地区的集团企业,以全面整合资源,使我国汽车工业彻底改变单体规模小、低水平重复投资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制定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培养专业营销人才。丰富我在叙市场汽车产品的品牌、档次和车型,根据叙利亚汽车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品营销战略,包括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加大市场投入及宣传力度,使我自主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为我国汽车产品长期站稳、巩固叙市场奠定基础。同时,要注重培养国际型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鼓励企业选派专业人员来叙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发掘其市场潜力,借鉴其它大品牌汽车产品的营销模式和策略,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提升自身水平。
(三)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工作。企业在出口商品时要做到自查自律,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避免因此而影响到产品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企业应注重汽车性能的改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提高汽车相关部件的耐用性,保证产品质量。在完善售后服务时,需注意与当地特点相结合,提供附有阿拉伯语的说明材料。企业应参与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点,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自身也可以充分享受维护产品所带来的利润。同时,对代理商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如发现其存在不良商业运作行为应及时的加以制止并改正,以维护我汽车产品在叙的健康发展。
(四)引导企业有序进入叙汽车市场。目前我进入叙市场的汽车品牌众多,对这些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十分必要。定期组织企业代表座谈,加强企业间交流,共同跟踪和探讨叙汽车市场的变化,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低价竞销,使我汽车产品能够在叙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加强宣传,提高中国汽车的知名度。中国公司应利用多种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除通过各种媒体做广告外,还可以参加叙相关展会,与当地商会联合举办专题活动,增加向叙各界人士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中,由叙利亚交通部主办的“叙利亚国际汽车展”于每年七月份举行,已成功举办七届,届时在叙所有汽车品牌代理商及零配件经销商都会参加。展会吸引了大量当地企业及民众前往参观,影响较大。我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平台,提高我汽车产品在叙知名度,使其对推广我产品发挥重要作用。
中叙汽车贸易的发展为中国汽车企业实践“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市场,也推动了中叙经贸的发展,正如叙交通部部长助理所讲:“中叙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古代丝绸之路把两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现在就让我们以汽车之路代替丝绸之路,为中叙经贸关系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