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越来越“热”,未来或产生几十亿气候难民

发布日期:2022-08-19 14:57:30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汤林石编译
在新书《游居世纪》中,加亚·文斯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随着地球变得越来越“热”,将产生大批气候难民,几十亿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将不可避免。

人类面临着一个严峻现状:地球平均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就会有10亿人不得不离开人类生活了几千年的区域,迁往别处。尽管我们正尽一切努力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但仍难抵残酷现实——这个世界上的大片土地正在变得不适合居住。从孟加拉国到苏丹再到美国西部,从卡迪夫到新奥尔良再到上海,干旱、高温、野火、洪水这四重威胁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彻底重塑地球的人文地理。

在新书《游居世纪:如何在气候剧变中生存》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得主加亚·文斯提出了一个悲观但完全合理的假设:到本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温度将比工业化之前的时期高出4摄氏度。但她也提出了一个乐观的设想:在全球大片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之后,人类可以向两极地带大规模迁居。

“文斯的新书不仅应该被每个政治家阅读,也应该被地球上的每个人阅读,”英国《观察家报》书评指出,“因为它比任何现有的科学评估都更清楚地阐述了全球变暖之下的世界。”

在本书开头几章,文斯概述了一个可怕的未来:科学界预测,地球将很快变得比几千万年来的任何时候都“更热”。如果我们不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海岸线将因海平面上升和更强的热带风暴而向内移动,森林将被野火夷为平地,干旱将让农田变得荒芜,沙漠将吞噬村庄和城镇。一些人类居住区将被可怕的洪水淹没,另一些则因缺乏降雨而被遗弃。

在赤道附近越来越大的区域中,温度和湿度将变得非常高,人们将越来越容易得热射病,在户外进行任何剧烈活动都将变得很危险。文斯认为,面对如此不宜居的环境,人类将做一件我们在整个进化史上一直在做的事情:迁徙。但是这一次,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迁徙——涉及数十亿人口。

大多数人口将从热带地区向北迁移,寻求在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定居,这些国家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但仍然适合人类居住。这样的人口流动其实已经开始了,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只会继续增加。一些人会因为赖以生存的被不断变化的气候所破坏而迁徙,另一些人则会因为越来越频繁和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而失去家园,成为气候难民。

左图为《游居世纪:如何在气候剧变中生存》,右图为作者加亚·文斯。(图片来源:企鹅兰登书屋/作者官网)

文斯还叙述了一段人类迁徙的简短历史。她认为,迁徙是人类成功地在全球各地定居的关键。如果没有迁徙,现代人类就永远不会走出非洲。接着,她详尽介绍了移民的好处。通过列举大量数据和原始报告,文斯表明,迁徙不仅给移民本身带来好处,也会给接收国带来好处。她还抨击了部分英国政客和媒体试图妖魔化移民的言论。

她指出,建立政治边界、防止人们在全球范围内不受控制地流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对较新的发展。她认为,这是对人类基本自由的一种人为限制。通过讲述自己在孟加拉国库图帕隆难民营的所见所闻,文斯展现了当下不少移民的绝望——成千上万罗兴亚人在那里寻求庇护。她指出,该难民营就像一个规划不善的城市,人类的潜力在那里被浪费着,滋生出一种无望感。

但文斯认为,我们可以改变现状。数十亿人从热带地区向两极的迁居过程是可以规划的,我们可以建造新的城市来容纳气候移民,为他们提供开启新生活的机会。世界各地已经出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但缺乏计划的城市发展导致了贫民窟和棚户区的泛滥。不过,在过去30年里,中国通过庞大的建筑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相对成功地管理了约4亿人进入城市的人口流动过程。

很多例子表明,通过开明的政策,大量移民人口能够成功融入新社区。例如,柏林的新克尔恩区接纳了数万名叙利亚难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机会。

文斯明确指出,针对移民的政治敌意往往基于偏见,而不是事实。来自乌克兰的数百万难民已被欧洲国家接受,但这些国家却声称他们无法承载涌入地中海的人数更少的难民。她建议,为了确保气候移民得到更公正的对待,联合国可以为全球移民建立一个新的组织,在向移民提供国家公民身份的同时,也提供全球公民身份。

在当前欧洲和美国许多地方对移民怀有巨大敌意的背景下,文斯这番推动大规模移民的人道愿景可能显得不太现实。但是,我们现在确实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同寻常的未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将导致数十亿人的迁徙不可避免。不幸的是,那些未能妥善处理移民问题的政客,和带领我们应对气候危机的是同一批人。

总之,文斯对人类成功适应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的地球环境持乐观态度,因此她并没有详细描述另一种可能性:一个无法应对数十亿人流离失所的世界。其结果将是全世界陷入广泛和长久的冲突,揭开人类历史上一个悲惨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