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动态信息
绿色金融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金融作为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特别是中东冲突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波动性。未来一段时间,地缘政治风险将继续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稳定性。
01 全球金融动态信息
1.高温“灼伤”欧洲经济,热浪或致GDP损失0.5%
气候变化加剧了欧洲近期的严重热浪。欧洲多国已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摄氏度。此次热浪对经济活动也造成显著冲击。安联研究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今年热浪将导致欧洲国家GDP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正在直接重塑世界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定价方式。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9日引用该州农业部门的预测称,今年该州农民的收成将比平均水平低约5%,部分原因是春季干旱。此外,从6月20日左右开始,天气变得非常炎热,导致今年的收成提前,谷穗已开始变白,据种植户称,这是早熟的明显迹象。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6日对德国《焦点》周刊表示,多年来德国农田每公顷的产量一直在下降。2015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6吨,而去年降至6.7吨,降幅约为12%。
畜牧业也受到影响,特别是牛奶产量。德国广播电台 7日称,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指出: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奶牛的产奶量最多会减少10%。“枯萎的草地也减少了牲畜的饲料供应,使得牛奶和肉类的生产受到影响。”《焦点》周刊表示,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农民不得不额外购买饲料,增加投入成本。
农民经济损失严重,食品通胀的问题也凸显。“生态出行”网站称,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直接体现在账单上。气候变化导致德国草莓种植成本不断上升,持续的干旱还导致液体黄金——橄榄油供应短缺。
欧洲央行研究显示,2022年欧洲的热浪传导到一年后,食品价格通胀率额外上升0.67个百分点。该行预测,受高温影响,到2060年全球食品通胀可能飙升至4%。
高温已让欧洲旅游业陷入停摆。韩国“每日经济网”报道称,夏季是欧洲旅游的旺季,今年酷暑、山火加上旅游景点关闭,让欧洲游客陷入混乱。为保护游客和工作人员免受高温影响,雅典卫城于每日下午1点至5点关闭。7月1日和2日,法国当局曾一度中断运营巴黎埃菲尔铁塔。欧洲其他地方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也一度临时关闭或缩短运营时间。一些基础设施的运营也受到影响。近日,法国国有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关闭了位于南法的戈尔费什核电站。为防止铁轨过热,比利时则取消了大量列车服务。此外,德国莱茵河由于六七月无雨,出现水位下降,部分河段船只只能载重正常重量的一半,也导致货运量在下降。
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颁布规定,要求雇主为劳动者提供遮阳、休息和供水等保障,以恢复生产力。据“德国之声”报道,“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力确实会下降。”印度德里大学环境经济学系主任教授普尔纳米塔·达斯古普塔说。在35摄氏度的气温下,“一名以中等强度工作的工人会损失约50%的工作能力”。当规模扩大到整个经济体时,这种下滑就会成为巨大的拖累。
报告称,西班牙今年的GDP可能因高温减少1.4个百分点,意大利和希腊则分别因此下滑1.2、1.1个百分点。在相对凉爽的北部如德国,受影响较小,预计将被抑制0.1个百分点,然而仍足以让目前预测的德国2025年0.1%的增长率化为乌有。欧洲央行也警告称,高温与通货膨胀、GDP等关键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容忽视。
2.美联储官员就关税影响及降息时机发表分歧性观点
当地时间本周四,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她预计关税不会对通胀造成持久影响,并暗示美联储应保持对调整利率的开放态度。戴利认为,企业正在通过协商分摊关税成本,从而减少对消费者的转嫁压力,因此物价上涨可能较为温和。她指出,美国经济形势良好,通胀正朝着2%的目标迈进,但仍预计今年可能降息两次,同时强调政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同日稍早,2024年有FOMC投票权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未直接提及降息预期,但强调关税对通胀的影响需要时间显现。他表示,目前通胀上行风险仍存,关税的持续影响有待观察,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逐步显现。穆萨莱姆重申,长期通胀预期已锚定,但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可能威胁金融稳定。
在穆萨莱姆讲话后、戴利发言前,美联储理事沃勒再次提出可考虑7月降息。三周前的FOMC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点阵图显示决策者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出现分化:19名官员中,7人预计不降息,8人预计降息两次,其余则持开放态度。花旗研报指出,美联储内部对货币政策路径的分歧已达“历史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