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媒看中国】法媒:骑自行车出行在中国大城市成为时尚
新冠疫情爆发后,户外活动受到热捧,高档自行车的销量在中国飙升。而拥有折叠自行车或自行车跑车正在成为城市年轻人的一种社会标志。本法媒周对这个曾经的自行车大国重现自行车热做了专题报道。
《回声报》的报道首先关注的是上海一家自行车专卖店的广告语:“骑行就是生活。”这个位于上海市中心二一店入口处的广告语充分体现了自行车现今的价值。
法媒介绍这家二一店是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在这里可以买到Brooks车座、Brompton折叠车以及各种配件。客人在等待清洗和修理自行车的时候可以在吧台喝咖啡或法国葡萄酒。自7月5日环法自行车赛开赛以来,店里还立起巨型屏幕直播赛况。
二一店是一对中日夫妇的心血结晶。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开设了11家门店。该集团为了吸引富裕的中国城市居民,打高端产品和社团精神的牌。它不仅有自己的报纸,还定期组织中国、亚洲其他地区甚至欧洲的自行车之旅。客人则通过微信群互相联系。
商店员工阿宝表示,“对于我们来说,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还是我们的朋友、伙伴,我们可以一起去旅行。”她自己就有三辆Brompton自行车。
在当前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正经历经济放缓,而二一店找到了一个富有前景的市场。自行车文化自新冠疫情以来在中国各大城市蓬勃发展了起来。
自行车正在成为富裕的三、四十岁人群的新时尚配件。这些人在经历了新冠之后渴望广阔的空间,并且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而他们此前追崇的是奢侈品。阿宝回忆道,“疫情期间,人们再次关注健康,同时也要娱乐,自行车则满足了这些需求。”
五年后的今天,自行车热仍在持续。去年11月11日“光棍节”期间,自行车类商品的销量增长了40%。尤其是英国Brompton折叠自行车在小红书上火了之后,受到25至45岁人群的热捧。
Brompton2024年的销售额增长了32%,该集团新开设了10家新店,总数达到21家。这个品牌的自行车色彩鲜艳、可以定制,且非常上镜,深受中国人的喜爱。Brompton中国区发言人向记者介绍,“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年,但真正腾飞是在三年前。”该集团目前每年销售约三万辆汽车,是疫情前的15倍。
法媒回顾在毛泽东时代,自行车是唯一的私人出行工具,也是中国家庭拥有的少数财产之一。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和汽车的普及,曾经在中国城市流通的数百万辆自行车逐渐消失。
直到2010年中,Ofo和摩拜等品牌推出自助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再次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虽然这两个平台先后均告破产,但是美团和哈罗等集团接管了市场,在各大城市推出自助自行车服务,起步价仅1.5元,约合20欧分。
法媒还强调指出,中国自行车的回归也归因于近十年来治理空气污染的工作取得的巨大进展。据官方的数据披露,北京2024年仅记录到两个“严重”污染日,而2013年则有58天。
骑自行车出行成时尚
与欧洲城市一样,中国城市也作了城市景观设计,为自行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例如,从西向东贯穿整个上海市的苏州河沿岸的工厂已经搬迁,为行人和自行车打造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全景步道。
Brompton中国区发言人表示,“以前,客人会把我们的自行车放在汽车后备箱里,周末开到上海郊区去骑车。而现在他们则在城里骑车上班。”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巴黎,“骑自行车出行”都具有美好的前景。
九天编译
欧媒:中国机器人2050或能挑战世界足球劲旅
6月29日,北京举办了首场全自主人形机器人足球赛,这是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历史性时刻。这场比赛为人工智能日益扩展的应用版图增添了新的部分,延伸到了体育领域。
意媒:机器人球赛北京开哨
意大利Multiplayer网报道,在中国,两支完全由机器人组成的球队近日进行了一场令人惊讶又有些好笑的足球比赛。
人形机器人,也就是拥有两条腿和两只手臂的机器人,进行了“三对三”比赛,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足球甚至整个体育领域的潜力,当然也显示了其局限性。机器人由中国的大学进行编程,并配备了定制算法。
比赛视频显示,机器人在踢球时动作笨拙,经常滑稽地跌倒,很难重新站起来。一些情况下,两个机器人因摔倒后无法动弹而被抬上担架带离场地。因此,这场比赛带来了许多十分有趣、甚至是滑稽的时刻。
不过,在看到一群完全自主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场从各方面来说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足球比赛时,人们依旧大感惊讶。而亚马尔、姆巴佩、哈兰德以及其他人类足球运动员,则似乎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天赋和角色会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所取代。
机器人设备由中国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提供,企业创始人程昊表示,这类赛事是提升机器人运动能力和自主性绝佳的测试平台。他表示,未来甚至有可能看到由人类球员组成的球队与完全由机器人组成的球队展开对决的比赛。
戴胜编译
西媒:2050或挑战世界冠军
中国正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并且已经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足球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希望能在未来几年内,借助机器人团队,在足球赛场上挑战并最终超越人类冠军。这个大胆的目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过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
《20分钟报》报道,目前,这些技术的展示和应用主要体现在机器人足球锦标赛(RoBoLeague)。这项赛事在北京举行,比赛规则和传统足球基本相同,采用3对3的形式进行对抗。比赛的焦点不仅仅是胜负,更在于展示机器人在高技术含量的赛事中如何实现完全自主的操作。
在最近一届比赛中,清华大学的“Vulcan”机器人队成功夺冠,以5:3战胜对手,展示了机器人在自主判断、精准控制和快速反应方面的强大能力。
该报援引《美联社》消息称,每个参赛的机器人都配备了高精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清晰识别赛场上的各种元素,包括球场的边界、球体的位置、队友与对手的动态等。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通过视感分析场上局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比如传球、运球、射门或防守。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机器人摔倒后,它们能够自行站起,不需要外部帮助。如果某些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无法继续操作,将会被人工移出场外。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人在比赛中的表现流畅自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娱乐之外,这项比赛背后蕴藏着中国对机器人技术的大规模投资和未来应用的期待。随着机器人足球赛事的推进,中国也在通过这些实践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决策执行力。
实际上,机器人已经不仅仅限于足球场上,早前中国还举行了机器人马拉松、拳击比赛以及多个机器人竞技项目,这些活动涵盖了救援、生产等多个重要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技术上的深远布局。
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自199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世界顶级的机器人足球赛事。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到2050年,要实现机器人战胜人类足球冠军队的目标。
这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高难度挑战,也表明中国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此外,中国的另一个挑战是,推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赢得世界杯。二者共同点在于都代表着中国在全球体育与科技领域崛起的决心。
Booster Robotics公司的创始人程昊表示,在未来,可能会有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对抗赛”,比赛的意义在于帮助公众建立对机器人技术的信任,特别是当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在比赛中参与攻防互动时,还能展现出其足够的安全性。
通过这种形式,公众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纳机器人技术,进而为更多实际应用场景铺路。
黄骞仪编译
欧媒:“乐高”落户上海 提振中国“亲子消费”
乐高7月初在中国开放第一家乐高乐园。小黄人乐高等待这一刻已有十年之久!就在大型外国集团缩减在华业务之际,欧媒本周的报道解释了为什么这家玩具巨头要用耗资5.5亿美元的项目反其道而行之。
法媒:国际品牌乐园融入中国元素
《回声报》的报道指出,上海乐高乐园首先是一个承诺。建立该乐园的原则性协议是在2015年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签署的,与当地政府的合资企业于2019年11月启动,时值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此后,中国实行了三年的关闭边境政策。乐高表示,这是该公园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共有15个国家的一万多人参加了建园工作。
乐高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因为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疲软,国内旅游业却得到蓬勃发展。政府宣布提供补贴,降低国内旅行的费用。
乐高在中国非常受欢迎,没有受到本土品牌的太多竞争。该品牌在中国120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并拥有一家工厂。该集团没有提供乐园期待的游客人数目标,而是强调了其潜力所在。上海乐高园两小时车程内居住着5500万人,而在广义的上海地区的人口则达到2.2亿。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乐高园的开放正值中国家庭对于支出更加谨慎。2020年夏天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让中国人损失了大量的房产。因此,对于支付成人入场费65欧元、儿童入场费52欧元进入乐高园需要三思而后行。
此外,中国国内竞争也非常激烈。上海市已有一座早在2016年开放的迪士尼乐园。哈利波特主题乐园和小猪佩奇主题乐园也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开放。乐高小黄人肯定会有其他伙伴。
国际游乐园协会不久前下调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测。预计到2027年之前,中国市场的年增长幅度是19%,远低于最初预测的28%。
乐高园的门票价格为儿童52欧元,成人65欧元,还不包括比上海市中心贵三到四倍的冰淇淋价格。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这笔开支并不小。40岁的母亲李女士向记者承认“有点贵”。她专程从北京带着5岁的孩子过来,甚至花了100欧元买了免排队门票。
为了吸引中国家庭,乐高园将主题本地化推向了极致,甚至迎合盛行的爱国主义情绪。孩子们在迷你乐园可以建造中国航天计划的火箭或者长城的一部分。中国各地的主要地标建筑,包括故宫和浦东的摩天大楼,都可以利用8500万块乐高积木重建。公园里的面条摊和热狗一样多,而冰淇淋则是龙头的形状。当夏日的气温达到39度时,乐高园的空调活动室成为那些酷暑下精疲力尽的游客流连忘返。
九天编译
英媒:“乐高”登陆上海提振中国“亲子消费”
中国首座乐高乐园度假区近日正式在上海金山区开园,尽管正值酷暑,依然吸引大量游客和家庭前来体验。该乐园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之一,园区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包含超过8500万块乐高积木搭建的上千个模型,并配备75项游乐设施和表演项目,主要面向2至12岁的儿童及其家庭。
乐高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尔斯•B•克里斯蒂安森表示,该项目将成为乐高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望为上海经济注入新活力。据了解,开园当天的门票迅速售罄,游客在烈日下排起长队,展现出强劲的消费热情。
乐园还特别设置了中国长城和上海城市天际线的乐高模型,融入中国本土元素。园区中不乏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的标识,以及中国经典形象“孙悟空”的乐高角色,显示出外资品牌在本地化方面的努力。
乐高乐园上海项目由英国默林娱乐集团与上海金山区政府合作建设,自2019年启动筹备,2021年动工。默林娱乐首席执行官菲奥娜•伊斯特伍德表示,该项目旨在加深公司在中国的布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据基础设施咨询公司Aecom经济学家张贝丝分析,中国一线城市确实拥有强劲的消费能力,优质的休闲体验仍有市场。不过她也指出,乐高乐园的高昂价格和地理位置,其市场表现将成为一次重要考验。全国约200家主题乐园中,整体游客收入表现疲软,但依托知名国际IP的乐园,如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依然保持较高客流。
在主题乐园领域,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在华扩张业务。今年,美国孩之宝公司证实将在上海附近建设全球最大的“小猪佩奇”主题乐园,预计2027年开园;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亦宣布,‘哈利•波特影城之旅’将于同年对外开放参观。
尽管消费意愿趋于谨慎,中国年轻一代依然展现出对情感和体验消费的偏好。CIC灼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陈深宇(音译,Shenyu Chen)表示,外国品牌乐园受益于政策支持,但本土竞争者凭借“文化融合”优势也在迅速崛起。目前,默林娱乐已在深圳启动第二座乐高乐园的建设。随着暑期结束和开学季临近,上海乐高乐园将迎来真正的市场考验。
栗若桐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