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媒专访:理性拒绝“脱钩论”的三大理由

发布日期:2025-05-17 05:56:27来源:欧洲时报作者:华嘉颜、戴胜 编译
当前全球经济动荡大背景下,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教授吉安卡洛·科罗称,意大利应谨慎对待与中国的关系,以避免损害自身经济利益。

当前全球经济动荡大背景下,美国挑起的关税战争正对跨国产业链造成深远冲击。意大利Ilnordest网今日刊登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UniversitàCa'Foscari di Venezia)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教授、国际合作与发展项目校长代表吉安卡洛·科罗(Giancarlo Corò)撰写的分析文章称,意大利应谨慎对待与中国的关系,以避免损害自身经济利益。

文章写道,4月2日,美国开启贸易战。由于中国经济十分依赖出口,因而他看似应是贸易战中最脆弱的经济体之一。可实际上,现在付出代价最大的却恰是美国自己。美国政府显然低估了商业、工业和金融关系中错综复杂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维系着世界经济。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中国高科技领域60%的出口、汽车领域30%的出口均依靠海外跨国企业,其中主要是美国企业。因此,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意味着提高消费品价格,进而使得美国经济的关键行业陷入瘫痪。当然,并不否认由于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确实存在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但这一问题并非是可以通过单方面解决的。

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经济利益,例如更优惠的价格、更多样化的商品服务、新技术、对效率和创新的刺激等,人们不能因为超级大国之间的争端就牺牲掉这些利益。即便是要解决争端,也应在合作框架内进行。作者指出,意大利和欧洲经济的利益只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毕竟我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更依赖国际贸易。意大利应以更加务实和负责任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针对最近政治争论中出现的“脱钩”理论。

至少有三个理由要求我们理性地拒绝“脱钩论”:

第一个理由是,中国的产能和意大利企业有巨大关联。

今天,中国经济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20年前中国以发展中国家待遇加入世贸组织(WTO)时,这个数字根本是难以想象的。2000年,中国GDP为1.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意大利的经济总量。而今,中国GDP增长到了20万亿美元,已接近美国的经济总量。

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出口,这一时期中国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4%增长至12%。但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些出口产品大部分是由在中国直接投资、或与中国供应商建立联系的西方公司生产的。如果没有这些产品供应,意大利东北地区的许多公司今天将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广东和台湾地区的生产能力,任何意大利自行车品牌都不可能拥有珍贵的复合材料车架和最先进的零部件。另一个例子是陆逊梯卡公司(Luxottica)开发的智能眼镜,它也是意大利东北部地区最大的制造类企业之一。将电子元件小型化是中国技术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能力,没有它,陆逊梯卡的这种创新将很难实现。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对意大利企业提供的先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在增长。今天,中国五分之一人口(3亿人)的消费水平已与欧洲相当,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性变化,这一数字将继续上升。同时随着中国的生产转向尖端技术和资本货物,这可能会为专门生产优质最终产品(从时装到家居)的意大利企业带来丰厚回报。

第三个理由是地缘政治,需要让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国家参与到国际基本政策的共同事务中,不论是从和平条件到世界贸易新规则、从气候问题到全球健康问题,还是从人工智能控制到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

文章最后写道,上述许多问题可能目前看起来还遥不可及,但一些具体的举措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与中国经济建立更加平衡的关系——第一项是外国投资互惠和安全协议,该协议仅在当下对中国十分有利的规则和管控体系下才能发展;第二项是人力资源的国际流通,中国是世界上对人力资源需求最大的地区,拥有上百万出国留学的大学生。鼓励学生和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可以成为合作和相互了解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推动其他共同合作的基本条件。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