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选落幕 总理黄循财“过关”但仍面临“硬仗”

发布日期:2025-05-05 08:14:23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新加坡国会选举结果于当地时间4日凌晨揭晓,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获胜。不过,在关税风暴和世界变局下,对新加坡新政府来说,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经过一天鏖战,新加坡国会选举结果于当地时间4日凌晨揭晓,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获胜,不仅取得过半席次,大幅领先包括工人党在内的反对党,得票率也高于上届大选,舆论将此形容为一场“压倒性胜利”,意味着现任总理黄循财在执政不到一年后的首场大考中顺利过关。不过,在关税风暴和世界变局下,对新加坡新政府来说,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以稳定为主题 迎合选民关注议题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新加坡选举局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本次选举中以压倒性姿态获胜,获得国会97个席位中的87席,大幅抛离反对党工人党,后者仅获得10个议席。

人民行动党在此次国会选举中得票率为65.57%,高于2020年的61.24%。

本届大选共有超过242万选民投票,投票率为92.47%。

本次选举是新加坡现任总理黄循财自2024年就任以来,首次领导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参加国会选举。选民主要关注的议题包括住房、经济以及生活成本上涨。

香港《大公报》报道,在这种背景下,人民行动党以“稳定”作为竞选主题。黄循财承诺打造“更公平、更包容”的社会,并称他需要选民强力授权,以带领严重依赖贸易的新加坡克服经济不确定性。

黄循财还警告,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推行强硬关税政策,新加坡将遭受重创,需保持开放和竞争力以应对冲击。“这不是在赌博,这攸关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未来、我们的新加坡。”他说。

政治分析家Nydia Ngiow指出,人民行动党长久以来被视为新加坡在危机中的稳定力量,而最近的关税动荡可能还不会成为影响选民的最主要因素,除非“新加坡人感觉生活成本、工作保障或整体经济受到直接和切实的冲击”。

人民行动党此前还强调,已通过发放现金和购物券等方式,投入数十亿新加坡元协助民众应对物价上涨。

工人党、进步新加坡党及新加坡民主党等反对党则强调增加议会多元声音,吸引对执政党不满的年轻选民。

分析:人民行动党获胜有多方因素

英国BBC报道,这次选举结果被广泛视为在全球局势动荡之际,选民将人民行动党视为一个安全选择。

在此前的三次选举中,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曾两度创下历史新低,而工人党则逐步扩大在国会的势力。

人民行动党在2020年选举中,即使维持多数地位,但议席有所减少,此次选举被视为对其应对新冠疫情表现的一次公投。但选举结果显示人民行动党重拾昔日实力,黄循财获得选民强力授权。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分析认为,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取得佳绩与动荡形势、黄循财个人魅力、竞选策略等因素有关。

美国挑起全球贸易战带来混乱和不确定性,赋予长期执政、经验丰富的人民行动党独特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动荡的环境有利于人民行动党,因为在动荡时期,人们重视稳定和经验,不会拿选票冒险。

此外,这次是黄循财去年5月接棒李显龙掌舵新加坡后首次率领人民行动党出征大选。有选举观察员表示,黄循财行事稳健、低调,善于倾听民意,非常接地气,为人民行动党加分不少。

另外,针对今年100多万21岁至44岁的年轻选民,人民行动党推出30多名新候选人,其中六成为千禧一代,女性占比超1/3,展现团队活力与多元化。

同时,紧扣年轻选民对就业与住房的诉求,政府扩大技能培训补贴,并承诺增加公共住房供应。

一系列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举措有助于克服人民行动党的代际劣势,分流工人党的年轻人选票。

初战告捷 黄循财面临“一场硬仗”

在4日早上的电视讲话中,黄循财感谢选民,并表示选举结果“将使新加坡在面对这个动荡的世界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然而分析认为,黄循财虽然初战告捷,等待他的还有更大的硬仗。

首个重大挑战来自经济民生。面对不确定的美国关税政策和复杂的全球贸易形势,如何维持新加坡经济韧性、抵御外部冲击,同时解决可能会被关税进一步放大的通胀和住房等难题,对新政府无疑是一大考验。

尽管新加坡仅被施加10%“对等关税”,但由于高度依赖贸易,一旦关税落地,新加坡将首当其冲。新加坡已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为0%至2%,甚至不排除衰退可能。

“世界变了天,我们正在面对一场严峻的风暴。”黄循财说,他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第二个挑战是政治“保鲜”。

舆论认为,面对反对党崛起、代际更新、选民结构变化,人民行动党如何给政治生命“保鲜”,回应构建更多元、平衡的政治体系的诉求,也是一大挑战。

对外政策方面,外界预计,在大国竞争加剧背景下,新加坡将延续外交平衡战略,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同时,继续捍卫东盟中心地位。

“新加坡正面对全球深刻的变化,世界变得更难以预期、动荡……过去数十年让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全球环境,或许已不复存在。”黄循财说。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