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贸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发布日期:2025-04-11 10:06:06来源:国际商报作者:何诗霏
报告指出,“转向东方”的政策在乌克兰危机后应对西方制裁、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方面体现出了独特价值。这个方向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东,这些地区的国家成为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了《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4)》。报告指出,“转向东方”的政策在乌克兰危机后应对西方制裁、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方面体现出了独特价值。这个方向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东,这些地区的国家成为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由于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的长期化,这次转向更具战略性和稳定性。

贸易伙伴“转向东方”

报告称,俄罗斯总统普京给出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的贸易额2022年增长13.7%,而在2023年上半年又增长了18.3%。新冠疫情后的首次东方经济论坛取得很多实际成果,有来自68个国家的70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700家企业的1700名代表,一些非洲国家的代表首次参会。论坛上签署了290多项协议,总金额达到32.7亿卢布。论坛框架内举行了俄印、俄越、俄罗斯—东盟的经济对话。俄在中亚最重要的伙伴是哈萨克斯坦,2023年1—10月双边贸易额达到214亿美元,至9月底在哈的俄罗斯投资或俄哈合资的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对原来更多面向欧洲的能源、交通、贸易、金融等传统领域进行了布局上的调整,这些调整直接带来了经济的总体稳定,甚至是大幅增长的契机,制裁反而有助于俄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改善。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也有利于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对稳定卢布汇率起到积极作用。

中俄加强地方合作

报告指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在能源、贸易、交通、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很大成绩,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地方合作成为双方合作新的亮点,相邻地区的经贸、人文交流越来越频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可以持续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上述显著成就都是在两国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取得的,特别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交通和人文合作,在双方的努力下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已经建立了政府间合作机制。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准备进一步加强“东北—远东”发展战略对接,推进跨境物流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合作尤其是农业领域合作,密切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地方间务实合作,推动“东北—远东”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报告指出,西方制裁给俄进口资本品和出口油气能源造成了困难,同时也提高了俄国际贸易物流和结算成本,这是俄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上述挑战,俄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一方面,面向全球南方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投融资方式、产业政策实施了大幅度调整和政府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俄形成了国家项目引导、政府投融资支持、基于市场规则推动企业竞争的经济运行模式。在国家项目和政府投资支持下,基于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的经济增长已经大大摆脱了对油气原材料出口的依赖,并逐渐具有内生增长的性质。这种增长在俄罗斯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俄中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将保持在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上。投资增速、劳动力供给、资本品供给是观察俄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预计俄中长期内经济的增速将为1.5%~2.5%。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