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企业高管出席2025中国发展论坛 欧媒:中国增进外企信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发布日期:2025-03-28 13:59:26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李阔、广顺仁 编译
面对外部挑战,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姿态,通过积极的宏观政策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向全球投资者释放稳定预期。

自今年1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20%关税,并指责中国未能有效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国。这一反复无常的经济政策不仅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也让各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面对外部挑战,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姿态,通过积极的宏观政策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向全球投资者释放稳定预期。

英媒:释放持续开放欢迎外资信号

据路透社报道,在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总理李强呼吁各国开放市场,以共同应对“不断上升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承诺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进一步强调,中国经济“富有韧性、充满活力”,并向外国企业保证,中国将继续改善营商环境,欢迎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

这一系列积极信号受到全球投资机构的认可。野村证券、澳新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均上调了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平均上调幅度达50个基点。这表明,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国际市场依然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法国施耐德电气董事长让.帕斯卡尔.特里奇瓦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并愿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康宁公司首席执行官温德尔.威克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毫无疑问,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国持续投资,未来几十年还会继续。”

尽管部分美国企业因关税政策持观望态度,但苹果公司仍在深化在华布局。周一(24日),苹果宣布设立7.2亿元人民币(9900万美元)清洁能源基金,以扩大其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能。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吸引力,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在绿色经济方面的坚定承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伯特.霍夫曼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尽管去年中国经济数据未达预期,但政府始终传递出欢迎外资、持续开放市场的明确信号。”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展现出稳定而务实的政策取向,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长期发展的确定性。

随着更多跨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正持续增强。中国政府的积极应对为市场注入稳定力量,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投资热土的地位。

奥媒:反对贸易保护倡导自由贸易

奥地利《标准版》报道,中国正在加大力度吸引西方企业投资,以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和增强外资信心。何立峰在与跨国企业代表会面时表示:“中国将继续改善营商环境,欢迎更多跨国企业投资。”据中国商务部透露,与会企业包括苹果、辉瑞、万事达等国际知名公司。

面对中美紧张关系的持续升温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放缓,中国正积极寻求更多外资投入。在北京举行的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21个国家的86家企业代表参会,其中包括多家跨国公司的高管。尽管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的企业高管出席人数较往年有所减少,但仍然体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针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总理李强呼吁各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经济不稳定性。他强调,中国政府将持续出台经济支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多家国际投资银行,包括野村、澳新银行、花旗和摩根士丹利等,近期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暖。

本次论坛期间,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也访问了中国。这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重新入主白宫以来,首位访华的高级别美国政界人士。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双方对话,推动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并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家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指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美国近年来持续收紧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试图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但中国企业仍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例如,中国企业DeepSeek年初推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资源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已能与西方技术媲美。此外,华为凭借高性能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大份额,对苹果构成竞争压力。

中国正通过多层面的经济政策和科技创新吸引全球关注,未来中外合作潜力仍然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