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气候变化或加剧全球灾害
1月9日,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发布报告称,受气候变化影响,去年全球自然灾害加剧,造成格外严重的经济损失。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应采取行动,帮助易受灾国家“增强抗灾能力”。
法新社报道,据慕尼黑再保险估算,自1980年有统计以来,2024年在灾害保险赔付最高年份中排名第三,达到了1400亿美元。因灾经济损失总额高达3200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2680亿美元增长了19%。
多灾年份代价高昂
此前,瑞士再保险集团(Swiss Re)的研究结果也得出类似结论。该公司估算,2024年全球因灾损失赔付额为1350亿美元,济损失总额为3100亿美元。
慕尼黑再保险首席气候学家格里姆称,2024年恐将成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地球的‘气候机器’正在加速运转”。
格里姆呼吁:“国际社会必须采取行动,找到方法帮助受灾害威胁最大的国家加强抵御能力。”他还指出:“这些国家的居民没有保险屏障,或者缺少灾后恢复的公共支持,因而要为灾害付出高昂的代价。”
报告还称,上述经济损失的数字远高于去过10年间和过去30年间经通胀因素调整的的平均水平。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美国新奥尔良;2017年,“哈维”、“厄玛”和“玛丽亚”三场飓风接连侵袭美洲。因此,这两个年份对保险业而言也是代价最高的两年。
灾害威胁无处不在
格里姆介绍说,受“地震、飓风等罕见重大灾害和冰雹、局部洪水、森林火灾等常见灾害”的叠加影响,2024年受灾损失异常重大。“近年来,这类现象的强度和频率正在显著上升。”
单单热带气旋这一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就达1350亿美元之多,保险行业为此承担的赔付损失也高达520亿美元。
频繁侵袭美国的强烈飓风是大部分损失的“罪魁祸首”。去年9月底和10月初,佛罗里达州连遭“海伦妮”和“米尔顿”两场风灾,共造成保险损失410亿美元。
在欧洲,西班牙巴伦西亚洪灾造成了1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42亿美元获得保险赔偿。
格里姆以此为例说:“对西班牙洪灾原因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令如此规模的强降雨发生概率加倍。”
报道说,气候变暖造成海水温度上升,蒸发量随之加大,积雨云层增厚,降水量变大,从而推高了发生洪灾的风险。
这名气候专家指出,因此,“面临洪水威胁的不再仅限于江河流域,而是几乎无所不在,即使传统上以干旱著称的地区也不能幸免”。去年4月,暴雨成灾导致阿联酋迪拜机场被淹即是明证。
初步研究还显示,因热带气旋“奇多”遭受严重打击的法国海外省马约特可能也是全球变暖的受害者。如果没有气候异常因素,这场飓风强度很可能会更小。
因灾生命损失惨重
报告指出,与过去相比,由于人类对极端天气的预防能力不断提升,各国也在灾害中拯救出更多的生命。尽管如此,202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损失依然惨重,因灾死亡人数约为11000人。
去年造成最大伤亡的自然灾害是9月份肆虐东南亚多地的超强台风“亚吉”。这场热带风暴共夺走851人的性命。
格里姆表示:“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匮乏,建筑法规缺失等问题,会造成更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据这名专家分析,另一个问题是保险覆盖不足。以法属马约特为例,拥有住房保险的居民比例仅为6%。
他认为,“参数型保险”有助于因经济发展差异而形成的“保险鸿沟”。目前,这种新型保险已经开始在岛屿国家或非洲国家推广。
这种保险的赔付不再依赖于主观的人为定损,而是依靠客观事件的触发。格里姆解释说:“根据风力强度等事先设定的参数,保险公司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快速理赔,而不需提供个人损失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