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古印度思想对欧洲文艺复兴有很大影响
数字可以说是人类最接近“通用语言”的东西。一位历史学家认为,“阿拉伯数字”其实来自印度,古印度的思想沿着一条“黄金之路”传播并改变了世界。
2014年10月,莫迪刚当选印度总理时,就声称印度教神灵迦尼萨(象头人身)的传说证明了古印度存在整容手术。不久后,退休飞行员教练阿南德·博达斯在孟买举行的印度科学大会上发表了一篇联合研究论文,声称古代梵文史诗中反复提到的战车和飞行器证明,7000年前印度次大陆就已经发明了飞机和无人机。
英国《观察家报》书评作者、印度新德里作家阿布拉乔蒂·查克拉博蒂指出,在莫迪执政的10年里,这个国家的历史被美化为梦幻般、充满先进技术的印度教历史。对于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来说,历史和神话是混为一谈的: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土地在人类“堕落”前曾是印度教世外桃源,在经济增长和科学研究方面引领世界。寺庙里到处是黄金。20世纪西方科学的突破,比如干细胞研究和核裂变,都是印度在几千年前开创的。但这个传说中的天堂不可避免地被“外来者”的到来所“玷污”:印度教至上主义者坚持认为,从11世纪开始,嗜血的穆斯林侵略者在印度全境肆虐,屠杀了数百万人,摧毁了寺庙和学院。
查克拉博蒂认为,苏格兰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的新书《黄金之路》的副标题——“古印度如何改变世界”对于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支持者来说可谓如获至宝。此前,达尔林普尔曾因撰写有关东印度公司和莫卧儿王朝的著作而受到印度右翼人士的愤怒抨击。而在这本新书中,他的理论或许能受到右翼的欢迎,因为他探讨了印度的商品、思想和文化输出如何让其位居古代和中世纪早期“世界的中心”。
达尔林普尔在书的前半部分也追溯了佛教的发展。从佛教起源于相对无阶级的僧侣运动,到佛教在7世纪中国唐朝成为宫廷宗教的鼎盛时期。书中写到印度孔雀王朝的君主阿育王,他曾是莫迪上台前印度学校教科书里的主要人物。在与敌对王国进行残酷战争后,阿育王深感悔悟,为了缓解自己的罪恶感,他皈依了佛教。然后还有玄奘的故事。玄奘是一位7世纪的中国僧人,他徒步6年穿越现在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和克什米尔,最终进入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所住宿制学院——位于印度东部的那烂陀寺。
达尔林普尔对那些体现古印度“软实力”的周边国家建筑着迷,比如印度尼西亚宏伟的婆罗浮屠佛教寺庙,还有柬埔寨的印度教神庙建筑群吴哥窟。他讲述了公元前30年著名的亚历山大战役之后,古印度和罗马帝国之间繁荣的贸易。红海的控制权落入罗马人手中后,异国香料、宝石、印度棉花、象牙、龟壳,甚至大量关在笼子里的野生动物(用于在罗马斗兽场搏斗)都从印度南部海岸经埃及运往意大利。他认为,这条海上贸易路线比连接中国、土耳其和地中海的陆上丝绸之路早了几个世纪。印度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可以通过至今仍在该国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罗马金币和银币来衡量。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公元23年至79年)对这种大规模的财富流失感到非常愤怒,他曾将印度描述为“世界上最珍贵金属的沉没之地”。
印度人对阿耶波多的故事津津乐道。他是5世纪的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首次在十进制中使用了数字“0”,还正确地得出了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结论。
“我们西方人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度的学问、宗教见解和思想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重要基础之一。”达尔林普尔在为《观察家报》撰文时写道。他在书中也讲述了一些数学概念和天文发现的知识如何从古印度传到8世纪的巴格达,又通过巴格达传遍整个伊斯兰世界。由于中世纪大部分时间西班牙由穆斯林王国统治,这些思想由此传到了西班牙,最终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科学和思想成就的基础。
如果印度对其周边的宗教和文明所产生的变革性影响对世界历史如此重要,那为什么人们对此不甚了解呢?达尔林普尔认为,这是因为欧洲殖民者的傲慢心态。“从第一代麦考利男爵自信地宣称‘一个好的欧洲图书馆的一个书架就抵得上印度和阿拉伯的全部本土文献’的时期开始,殖民主义就一直在破坏、歪曲和贬低印度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知识,”他写道,“如果承认印度已经是一个强大、国际化、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国,那么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还有什么理由行使‘文明使命’呢?”
在书的最后几页,达尔林普尔也承认,近年来关于印度历史的争论已经变得难以避免。他认为,印巴分治后的“左倾”历史学家并没有过多关注11世纪和12世纪土耳其对印度次大陆的暴力入侵,以免加剧脆弱的新共和国的宗派动荡。然而,在莫迪的领导下,“情况正好相反,许多印度人对中世纪印度伊斯兰历史的全部了解,就是他们如何毁坏印度教寺庙。”
但查克拉博蒂指出,达尔林普尔没有提及莫迪政权如何将印度2亿穆斯林边缘化,将他们定性为“渗透者”,在历史教科书中省略对莫卧儿王朝统治的提及,甚至重新命名反映该国悠久伊斯兰传统的城镇。“现代印度的思想斗争并不完全是右翼和左翼历史学家之间的斗争,而是那些书写历史的人和那些渴望改写历史的人之间的斗争。”查克拉博蒂最终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