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的“去增长”

发布日期:2024-06-21 11:03:29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汤林石编译
当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逆流而上——近年来,有关“去增长”的书籍和论文越来越多。

【欧洲时报编译】当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逆流而上——近年来,有关“去增长”的书籍和论文越来越多。

水涨船高,蛋糕做大:一直以来,经济增长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利好,世界各国政府理所当然地追求增长。但在2016年,当一位伦敦教授在纽卡斯尔向听众警告脱欧将导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活动的常用指标)急剧下降时,一位女士的嘲笑让他措手不及。“那是你们该死的GDP,”她喊道,“不是我们的!”

《纽约时报》书评人詹妮弗·斯扎莱认为,这反映了一种有现实依据的理论:经济增长的成果往往是增加最富有人群的财富,而不是让所有人受益。即便在最发达的国家,繁荣也没有被共享。过去,这种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关注只是正统经济学大厦上的一道裂缝。但现在,一个更为激进的命题出现了: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追求经济增长?

1972年,法国理论家安德烈·戈尔兹创造了“去增长”(décroissance)一词,提出如下问题:物质生产的“不增长甚至降速”虽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背道而驰,但它是否是维持地球平衡的必要条件?同一年,一份由多名科学家撰写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公布,警告人口和经济活动的激增最终将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这份报告最初受到怀疑甚至嘲笑。几十年来,“去增长”理论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直到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公共辩论中。人们意识到,我们并没有通过创新来摆脱生态困境,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不平等现象。也许,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毒药而非灵丹妙药。

怀疑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去增长”是其中最极端的一种。其核心理念是,在高收入国家,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持续扩张并不是改善民众生活的必要条件;相反,随之而来的不平等和环境污染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伦敦和巴塞罗那任教的人类学家杰森·希克尔就是“去增长”运动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和其他批评无限制增长的人一样,他也强调气候危机。在《少即是多:去增长将如何拯救世界》一书中,希克尔以地球生态被破坏的场景开篇:垂死的蚯蚓、下降的农作物产量、崩溃的鱼群。但他强调:“这不是一本关于毁灭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希望的书。它讲述的是我们如何从以征服和榨取为核心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与生物世界互惠互利的经济模式。”

希克尔指出了GDP增长与能源使用之间的联系,批评了一种被他称为“增长主义”的意识形态。他说,他并不是在提倡刻意减少GDP。但是,如果GDP因为我们节约能源而停滞或下降,那就随它去吧。

希克尔在这本可以作为“去增长”运动使命宣言的书中写道:“去增长就是要减少经济活动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使其恢复与生态世界的平衡,同时更公平地分配收入和资源,将人们从不必要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向有益于人们蓬勃发展的公共产品投资。”

《纽约时报》指出,这一计划相当于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改革,而不仅仅是一些改革派在制度边缘的修修补补。去增长运动的倡导者也不认可那些折中办法。“‘绿色增长’并不存在,”希克尔断言,“它没有实践经验支持。”

当然,希克尔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也并非毫无争议。保罗·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和汉娜·里奇等数据科学家都认为,技术进步意味着经济繁荣不一定会导致生态退化。目前,人们对碳定价标准、污染物浓度和全球变暖的程度争论不休,但希克尔等人的另类观点归根结底是一个道德议题:“我们把政绩与单纯的经济增长挂钩,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换句话说,人类对地球进行掠夺,而不是找到更平等的方式来共处。“增长主义的问题在于,几十年来,它分散了我们对财富分配这一复杂政治问题的注意力。”希克尔写道。对于几代政治家来说,经济增长暂时掩盖了财富分配不均这样的棘手道德争议。

但如今,由经济增长维系的虚幻共识已经瓦解。经济学家丹尼尔·苏斯金德指出,那些被过去推到边缘的重大问题——关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冲突观念——已经以复仇般的姿态卷土重来。不过,苏斯金德的观点相对温和。他认为,这确实带来矛盾,但并非没有希望。毕竟,经济增长也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残酷的生存斗争”。“增长带来难以抗拒的诱惑,也带来不可承受的代价;它是奇迹,也是灾难;我们需要更多,也需要更少。”

苏斯金德一方面批评经济学界的过度乐观,另一方面也对“去增长”论持批评态度。他建议“采取一种软化的去增长心态”,既不那么看重增长,又认可增长的优点。他认为,只有站在“更加平衡的立场”,才能认识到在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之间进行“艰难权衡”的现实。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