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中国产业链韧性指数排名全球第二
在11月6日举办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的《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显示,中国在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链韧性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二;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表现方面优势明显,但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
据了解,该报告由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库合作伙伴全球化智库(CCG)课题组研究编写,选取了人才资本、创新资源、产业总体情况、制造业表现和企业活力等 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建国家产业链韧性指数,并基于这一指数,分析了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38个国家的产业链韧性的总体情况。
根据上述报告,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链韧性根据得分可分为若干梯队。在第一梯队10个国家的排名中,美国大幅度领先,其得分为中国1.2倍。德国、日本、新加坡分列第三至第五。上述三国表现旗鼓相当,但与美国的差距更明显。韩国、英国、瑞典、以色列、法国分列第六至第十名。而从国家所在位置来看,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欧美与亚洲国家各占5席,在数量上平分秋色。因此,该报告认为,亚洲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韧性。
在这其中,中国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表现方面优势明显,但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
从国家产业链韧性指数总体排序看,中国排名第二,在美国之后。这与中国的经济体量在世界的位置相当。从各个一级指标的排序来看,制造业表现指标排第一,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以及创新资源均排第二,人力资本排第七。
在制造业表现方面,中国排名第一。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指标排名第一,“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价值的比重”和“中高端制造业出口占制造业总出口的比重”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22名和第15名。这也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在产业链中下游的优势明显,但在产业链上游仍有发展空间。
在产业总体情况方面,中国排名第二。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货物与服务总出口值”两项二级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一,体现了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表明2020年疫情对全球产生严重冲击之际,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保障了中国在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的优势。“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率”“2020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率”两项指标数值均为正数,表明中国在2020年保持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正增长,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九和第七,体现了中国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企业活力方面,中国排名第二。其中,“独角兽企业”指标表现突出,排名第二,且中国该项得分为排名第三至第38的所有国家得分总和的两倍;“每年新注册公司数量”指标排名第五,反映了中国较强的市场活力。
在创新资源方面,中国名列第二。其中,“专利授权总数”“科技期刊论文数”等两项二级指标均排名第一,表明中国在科技产出方面具有数量优势。此外,“每百万居民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两项指标排名较低,分别为第29名、第14名,这也表明中国在创新投入方面仍需持续加强。
而在人才资本方面,中国位居第七。该报告认为,一方面,这与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和中国劳动力人口基数较大相关。具体而言,中国在“劳动生产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两项分别涉及人均比重的指标上排名分别为第36名和第28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该报告表示,中国产业链韧性在全球排名领先,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全的产业链门类和产能,以及近些年大力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补全短板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链、建立新兴产业链,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但面对产业链韧性挑战,中国仍需坚持开放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韧性;搭建产业链韧性交流平台,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的可预见性与适应性;以有效的宏观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强化国内在关键产业上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