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发生骚乱 世界各国关注
尽管法国持续多日的城市暴力骚乱已逐渐平息,但这一事态已经在国外引发反响,不同国家从各自角度出发,对法国的社会模式、融入、安全、乃至总统马克龙的地位提出质疑。
据法新社报道,奥地利《标准报》(Der Standard)7月4日刊发社论,认为法国外交政策处于“瘫痪”:“国内的政治动荡构成了法国国家元首往往具有挑衅性的‘超级活动’的黯淡背景”,并质疑称,“对于(法国)在国外的朋友和敌人来说,问题是:我们能对马克龙抱有信心吗?”
最引人瞩目的反应之一来自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法国政府宣布取消马克龙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次日,朔尔茨称他对法国的局势感到“担忧”。
如今法德之间正经历从核电到欧洲防务、再到欧美关系等一系列挑战。柏林的雅克·德洛尔中心政治学家Yann Wernert表示,“在德国,人们越来越担心法国总统的行事回旋余地……对于柏林希望与之合作的伙伴的政治实力,人们不无疑虑。”
德国《图片报》(Bild)在7月3日的社论中悲叹“火焰中的天堂”,并用电影导演戈达尔、影星贝尔蒙多、旅游胜地蔚蓝海岸等标志性人物和地点,同当下的局势进行对比。
由于被警察射杀的Nahel是阿尔及利亚后裔,而法国的贫困郊区地带往往聚居着大批来自非洲的移民,在骚乱中首当其冲,因此一些国家把法国的骚乱视为指责移民、并为自己的反移民政策辩护的良机。
波兰的民族主义政府将此次危机简化为“移民”与“法国社会”的冲突,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将法国的骚乱、洗劫和汽车着火的景象,同波兰平静的城乡生活进行对照。
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Peter Szijjarto)则批评西欧国家的“虚假幻觉和失败融合”。
同样,西班牙极右翼的呼声党(Vox)谴责“反欧洲的人群”,称他们“破坏警察局、焚烧图书馆”。
俄罗斯很关注这次危机,与官方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媒体指责法国“衰败”、“混乱”、被“社会鸿沟”所分裂。
在美国,《纽约时报》从这场危机中看到的是一个特定的法国问题,并将Nahel之死与禁止女足运动员戴头巾相提并论,认为这体现了“法国的身份和融合危机”。
近年来法国频频面临安全挑战,此前发生了欧冠足球联赛决赛期间的混乱、英国国王因为反退休改革抗议而取消访问等,而在巴黎奥运会即将举行的前一年,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法国总统府声称有一个针对奥运会的“全盘计划”,并强调城市暴力事件并不是法国所独有,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等国也难以避免。
但事实上,法国的形象正因此遭受损害,法国雇主协会此前指出了这一点,并尤其提到旅游行业中出现大量的取消预订现象。